新聞中心
?
【三湘都市報】讓“實踐”賦予學生另類游學體驗
暑期大幕開啟,湖南師大附中的學生并沒有急著外出旅游或上各種補習班,而是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背上鋪蓋、提著行李,到農村、進企業,與農民同吃同勞動,與工人同崗同工作,體驗農村、企業生活。7月14日至7月20日,該校全體2000余名學子開展為期一周的“學工學農”之旅。(詳見本報A07版)
“高一學軍,磨礪意志;高二學農,親近廣袤的土地;高三學工,傾聽工業的心跳。”湖南師大附中副校長陳迪勛介紹說,下鄉“學農”實踐教育是該校堅持了二十年的綜合實踐特色課程,學生參與經歷被記入學分。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們來說,下鄉勞動或去企業上崗,是一件新鮮的事,除了這是一種對枯燥學習生活的調劑,更重要的還在于能夠讓他們領略到勞動的不易,能夠培養其知行合一的精神。長期以來,中國的“填鴨”式教育一直廣受詬病,這種教育盛產出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式學子,除了學習、考試,對其他的一竅不通。因為缺乏對各方面的實踐,不僅不具有生活技能,也導致了情商方面的巨大缺陷,矯情、脆弱、抗壓能力差等呈“癥候群”的爆發也成了讓人憂心的問題。
正是基于此,現在國內不少中小學校都開始設置實踐課程,讓學生們能夠通過這些課程體驗不同領域、不同學科,讓他們盡可能多地吸取課本之外的知識,獲得更為豐富的精神滋養和能力培養。事實上,這種教育是極有裨益的,從學生們的事后反映來看,實踐課程中學到的農業、工業知識都已經成了他們的一份“財富”——不僅幫他們了解了農、工領域,也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領略到了稼穡的艱辛、做工的不易,并鍛造了極大的團隊合作能力、增長了人生閱歷。而對于高中生來說,五花八門的實踐課程或許還可以為今后的職業認知和選擇提供經驗。
另外,這樣的實踐課程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補齊“家庭教育”這塊短板,出于對課堂學習的重視,不少學生家長在孩子的生活技能培養、動手能力的重視都非常不夠,甚至有的家長一手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務,導致孩子有著巨大的依賴心理,在大學新生入學時,孩子啥都不會,父母忙個不停的場景并不鮮見。因此,中學時代讓孩子們通過學校的組織親近勞動,吃點苦受點累,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弊。
讓孩子們走出戶外,走到農村、走進工廠,這樣的實踐課程,是對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寶貴的生活體驗,希望能有更多的學校開展起來,讓學生們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成長。■本報評論員 張英
原文鏈接:
http://sxdsb-dzb.voc.com.cn/article.php?kid=1326619&page=0&pid=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