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2021年長沙市普通高中生物學教學研討培訓在我校順利舉行
活動開始前全體老師進行了一項特別的默哀儀式,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和最崇高的敬意。
本次活動主要包括“激-探-創”教學案例說課展示和“激-探-創”教學模式通識培訓兩個板塊,旨在進一步在長沙市內普及和推廣“激-探-創”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征集優秀教學案例,深入推進課程改革。
一、“激-探-創”教學課例說課展示
長沙市一中李一杰老師說課的內容是《特異性免疫(第1課時)》。李老師從新聞中抗蛇毒血清的作用入手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然后以6個問題為導向、4個任務為驅動,讓學生們合作探究,構建模型,從而內化提升“體液免疫”、“二次免疫”等重要概念,全面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最后通過問題“如果被響尾蛇咬了,新聞中提到的抗蛇毒血清能夠用來救命嗎?”首尾呼應,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體液免疫的特異性,以及被毒蛇咬后的治療方法,關注人體健康。
長郡梅溪湖中學聶頻文老師說課內容是《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聶老師由詩詞欣賞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發酵過程物質變化與食品制作的關系,了解常見的發酵食品并概括出發酵食品制作的一般方法,最后讓學生動手制作感興趣的發酵食品,體驗勞動價值。教學中自制教具讓實驗現象更加直觀明顯,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動手機會,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
長郡芙蓉中學黃欣祿老師說課內容是《單細胞生物》。黃老師利用視頻《日本研發20年后去月球吃的食物》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并引發學生思考相關問題。然后通過趣味分類、觀察辨別、結構配對、功能類比等一連串探究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和規范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實踐能力,而且幫助學生構建單細胞生物結構與生活的相關概念。最后利用單細胞生物有關結構或原理,通過聯系生活,創新設計,嘗試創造性解決生活或社會中的問題,踐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
湖南省生物教研員曾峰老師對展示的四個課例進行了點評,充分肯定了授課老師對“激-探-創”教學模式的踐行和研究。同時,曾峰老師從“激”、“探”、“創”三個環節出發,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和思考,指出要充分挖掘前概念激活學習興趣;活動設計要能夠體現深度學習,其目標是構建概念,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問題解決要呈現一個完整的過程;創新情境遷移應用要體現教育教學目標,思考和研究如何實現學生的“創”。曾老師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參會的老師加深對“激-探-創”教學模式的理解同時也引發老師們對教學本質和教學實踐的深度思考。
教育部課程中心長沙教研基地負責人、長沙市教科院院長孔春生老師和長沙市教研員朱德華老師分別從“激-探-創”教學模式的環節、特點、結構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方面給參會的老師進行培訓。
孔春生老師以《運用激-探-創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話題,介紹了“激-探-創”教學模式的一般環節和主要特點,歸納出了“三層次四類型”分類結構,展示了“激-探-創”課堂教學觀察量表及操作案例,提出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具體、可操作、可實現、可檢測,教學實施要導向思維、導向素養,教學創新的關鍵在于將所學的核心知識和重點方法進行遷移,注重學生的精彩呈現和成功體驗,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
朱德華老師分享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設計》專題講座,從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確定教學目標的一般步驟、如何撰寫教學目標三個方面對教學目標的書寫作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指導。
“激-探-創”作為一項成熟、創新且具有引領性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大規模推廣,并應用于教學。本次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操作指導和操作案例相結合,內容豐富,干貨滿滿,對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