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寫
發布:政治教研組 來源:未知 日期:2019-12-29 人氣:
1.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1)利用大數據了解消費者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2)利用國家政策,抓住發展機遇。
②生產:自主創新,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優勢(質量、品牌、服務、價格優勢)
(1)產業融合發展,拉長產業鏈 拓展營收渠道;
(2)打造品牌,增加附加值
(3)線上線下銷售,擴大市場占有率
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
自覺承擔社會責,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④分配激勵,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
⑤引進人才,加強員工培訓,提高素質,發揮勞動者的主導作用。
⑥通過企業兼并、企業聯合和重組,實現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規模優勢,增強企業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企業與規模)
⑦融入經濟全球化,國際化經營,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2.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
(1)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2)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3)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4)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5)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7)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3.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著力點。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
加大“四區”支持力度: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
深入推進“四大板塊”協調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先發展。
深化區域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④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開放協調綠色共享
4.市場經濟的含義: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
5.市場經濟的優勢:
①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
②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6.創新的地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發展的基點。
7.水、電、氣等進行價格改革、提高市場化的意義:
水、電、氣等涉及壟斷的行業關系國計民生,進行價格改革是為了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市場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創新發展
8.為什么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是中國人民奮斗的成果和歷史的選擇,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3)堅定制度自信,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將它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9.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 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目的和歸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實現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做主的基本途徑和法律保障。
10.我國政府的職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民主與專政)
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宏觀調控、市場監管)。
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加強社會建設。政府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各級政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政府履行基本職能,有效發揮作用,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一切。我國正在深化機構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11.國際競爭的實質:
國際競爭是以科技和經濟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應對國際競爭。
12. 我國國家利益包括:
我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13.如何堅定地維護我國國家利益:
(1) 從國家角度來說:
①本國:我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②他國: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體現了主權國家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從公民角度來說,我們要樹立國家觀念、民族意識,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努力學好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維護國家安定、社會穩定的政治局面;必須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
14.文化的社會作用:
(1)總體: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還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2)不同的文化對政治、經濟影響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著民主和法治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4)文化對綜合國力的影響:
①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②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為經濟建設提供: 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
(6)文化對人的影響
來源:特定的文化環境,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表現: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7)優秀文化塑造人生: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5.有限責任公司:由50個以下股東出資成立,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
16.國有、集體、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者經濟,有利于國有資本增強控制、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7.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地位: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 人大閉會期間行使部分職權
18.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的重要信息資源。
②專家咨詢制度。
③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④社會聽證制度。
19.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
執政方式:科學、民主、依法執政
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20.中共與民主黨派的關系:
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21.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1)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
(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22.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23.中華文化的特點: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4.文化創新的作用:
①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②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③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25.借助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 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界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26.文化的特點: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社會實踐的產物。②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③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
27.人民群眾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人民群眾群策群力、 共建共享 、改造社會、建設美好生活的創舉,是提升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的有效途徑,是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落實到城鄉基層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28.對待不同性質文化的態度:對待落后文化,應 用科學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
對待腐朽文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
29.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 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培養時代新人,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 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30.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 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