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附中榜樣】育天下英才,成民族復興之大器 ——記“全國模范教師”蔡任湘
“如果要給‘學生’下定義,在我看來‘學生’就是學會生存與生活。當一個人離開校園之后,當把所有知識都掏空之后,剩下的那些東西就決定了他未來所能達到的高度和對社會產生的價值。這些東西就是習慣、能力、素養與方法。”湖南師大附中物理奧賽金牌教練蔡任湘這樣解讀教育的意義。
從教21年,從學科教師、班主任到奧賽教練、學校管理者,崗位在變,不變的是對教育的一片赤誠之心。心在哪里,風景便在哪里。他目之所及、行之所思都離不開教育二字。
9月10日,蔡任湘捧回“全國模范教師”、“華天優秀教師獎”榮譽稱號。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回首來時路,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教育經”。
忙于筆記,忙于應付課堂,部分勤奮的學生始終沒有找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真諦;沒速度、沒專注度,部分后進生始終沒有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學習系統;不會自學、沒有整理,部分優秀的學生始終無法獲得理想的高分。教師傾囊相授,學生卻沒有打下“收條”,學習本該是件快樂充實的事,為何反倒讓師生“費力不討好”?很多的問題長期在蔡老師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常言道,學貴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蔡任湘看來,學科教學之外,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樣是一門“必修課”。2004年,他著手進行“中學生全科學習方法”的行動研究,從教育觀察者的視角研究課堂,試圖用身體力行的方式為自己“答疑解惑”。
沉潛于課堂的日子,更多地印證了他的觀點。許多學生抱怨:“明明學生上課時聽懂了,可到寫作業時卻又不會了”,也有不少老師經常犯愁,“這個題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你們(學生)怎么還是做錯”。。。面對這些,蔡老師開始進行走訪調研,慢慢摸索出些許“門道”。
很多時候,老師更多的只關注教師的教,卻忽略了學生的學。以課堂為例,蔡老師認為,課堂決定一個學生學業成功的百分之九十。“課堂是教與學的‘主陣地’,真正有生命力的課堂,二者須臾不可或缺。”蔡任湘說,“就拿理科課堂來說,一般的呈現方式是老師先講知識,然后在知識的基礎上得出一個規律或者公式;然后是給出一道例題,例題基本是套用公式的。這樣的課堂,教師往往看到的是學生都能聽懂,課堂氛圍很好。然而往往很多時候這種課堂老師只培養了自己,卻沒有培養好學生,因為他觀察到的課堂情景往往是這樣的:當老師給出題目的時候,只有少數同學會馬上投入,計算出問題的答案,很多同學確實忙于抄題,甚至等老師講評了題目都還沒抄完或者圖還沒畫完,部分學生也會去做但是卻沒有喚醒必要的緊張度,得不出答案和思路,更有極少數的學生從老師出題開始就思想開小差了。然而學生都是高智商群體,而例題就是套公式的,即便不算也能聽懂,因此聽懂課堂就成了這類課堂最大的假象,原因就在于學生沒有深度參與課堂。”
如何把弄丟的課堂“找回來”?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積極與老師對話。這是蔡任湘給出高效課堂的答案。
就拿剛才的課堂來說吧。在教師出示習題之后,是學生自主思考的“黃金時間”。學生最該做的,是應立馬啟動思維的“馬達”,投入解題,力爭在教師講評前有一個答案,即使沒有答案也至少要有個思路出來。如此一來,等到老師講評時,如果學生發現自己做對了,將在享受成功的喜悅中吸收這個知識點;若發現自己做錯了,則會聽得更認真,將會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消化這個知識點。這樣從老師出題到講題,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思維的速度、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計算能力等等多種考試能力,如果能力上去了,就不需要學生在課后拼命去刷題。
把弄丟的課堂“找回來”,還得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中國有句老話,叫勤學好問。在蔡任湘的理解中,好問甚至比勤學更重要。只有學生好問,老師才能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態,才能明白學生的學習達到何等層級,學生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思維廣度就是最好的“晴雨表”。更重要的是,只有學生好問,才能增強師生的對話,不管老師給與學生的是鼓勵還是批評的評價,都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而這種適時的情感關聯,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強大驅動力。
蔡老師曾經在班上跟一位性格內斂、從不提問的學生約定,從周一到周五,每天在晚自習前向他提一個物理問題。學生依言而行,如約出現在辦公室。每每這時,蔡任湘總是立馬放下手頭的工作,有問必答。甚至對于該生當面懂了而回頭又不懂的問題,都是耐著性子“重走一遍”。通過幾周的訓練,不僅這個學生開始學會向各學科老師問題,而且每次問問題都是跟著不少學生一起問,后來蔡老師實時地在班上跟學生強調問問題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如何提問,以及提問的幾個層級。全班由此形成了“善問善思”的學習風氣。
十五年來,蔡老師始終堅持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推行學法先行的教育理念,長期致力于學習方法研究,常年受邀到全國眾多學校進行學法講座,幫助很多學生掌握學習利器,獲得學業成功,對學習方法的獨到探究讓蔡老師擁有了眾多“粉絲”,被學生譽為“最有方法的老師”。
對高效學習方法的行動研究,讓蔡任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收獲著“小確幸”,而這些細小而確定的幸福感,正是他多年堅持學法探究的持續動力。2010年,一篇“最牛競賽班”的新聞報道,讓蔡任湘打響了學科競賽的第一炮。他所帶的0701班,35名同學獲得保送資格,而且保送至清華北大的人數多達16人,被大家戲稱為“保送班”,他自己所帶的競賽生吳俊東和張涌良一舉拿下兩塊物理國際奧賽金牌。自2007年始,他連續擔任四屆物理奧賽主教練,是物理競賽屆的“權威大拿”。
“金牌教練”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請看這樣一組數據:
12年來,蔡任湘所培養的學生中,有70余人獲得國家一等獎,41人進入湖南省代表隊,16人進入國家集訓隊,4人摘得國際金牌,4人獲得亞洲金牌,100余人進入北大、清華深造……
千萬別以為這些“學霸”的日常就是一復一日地刷題,跟物理學科里的偏題、難題“打怪升級”。在蔡任湘的集訓營里,沒有一個戴著深度近視眼鏡、每天捧著書本苦讀的“書呆子”,他們秉持著對這門學科的喜愛,享受與物理親密接觸的每一個過程。
在如此高難度的競賽考試中,往往要求學生的思維既深刻又嚴謹。蔡任湘的應對之策是從小處著眼,細處著手。為了培養審慎的思維品質,蔡任湘對學生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哪怕是解題的草稿,都要求做到工整、清晰。
“答卷是會開口說話的。”言談之間,蔡任湘略帶神秘地笑道。“單從學生的草稿,就能看出很多問題。如果學生喜歡亂涂亂畫或是草稿很亂,說明他的思想中存在輕率的成分,在他的思維中存在混亂的成分,這是審題能力、計算能力、細節能力等嚴重不足的表現,遠不止簡單的“粗心的毛病”。每一屆學生,他都要花上整整一年的時間“撥亂反正”,直到認真打草稿內化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這位“死磕到底”的“金牌教練”方才罷休。
其實,與其把奧林匹克競賽看做一場拔尖選手的“巔峰對決”,他更愿意將之視為一個特種部隊的“練兵場”。學生在此過程中所習得的,不僅是具體的學科競賽知識,攻堅克難精神的培養、學科興趣與科學研究志趣的樹立、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的養成也自在其中。
回望這一路披荊斬棘所獲得的榮譽與勛章,蔡任湘深知,奧林匹克競賽舞臺上的驍勇戰績,不是“一個人的戰斗”,而是“一群人的努力”。在他身后,是湖南師大附中學科競賽團隊的協同作戰。學校歷年來重視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為學有興趣、學有余力、學有特長、素質全面的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該校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穩居全國第一,成為享譽全國的“金牌搖籃”。而他,正用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續寫著“金牌搖籃”的夢想與傳奇。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關鍵的是‘立人’,讓每一個生命個體真正‘立’起來。”多年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成就感讓蔡任湘深知,教師“傳道”,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年少求學時,蔡任湘就讀農村中學。臨近高考畢業的一個學期,他因胃腸疾病,不得不煎服中藥,而他住宿在校,離家很遠沒有煎藥的條件。班主任謝老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為了關照他的學習生活,此后的三個月里,謝老師每日兩次將熬好的湯藥送到他的身邊,照顧他直至恢復健康,順利完成至關重要的高考。記憶中那略帶苦澀的味道,療愈了身體的病痛,更溫暖著鄉村少年的心。
沒承想,淌過歲月的河,蔡任湘自己也執起了教鞭。此時他想要做的,便是將這份溫暖傳遞開去。
曾經,有位張同學,只身一人從偏遠的鄉村來到省城求學,家境貧寒、沉默內斂,學習卻無比刻苦,蔡任湘仿佛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從衣食住行的點滴關懷支助,到時常談心勉勵,樹立遠大理想,蔡任湘就像張同學心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他貧寒生活中的詩和遠方。兩年后,張同學不負蔡任湘的期望,在學科競賽中一路高歌猛進,成功晉級國家集訓隊。不料就在集訓隊開訓前夕,張同學卻突發蕁麻疹,蔡任湘帶他看病,將服用的中藥制成一支支的劑量包裝,細心囑咐他服用,這一幕,仿佛是電影回放,謝老師傳遞給他的溫暖,蔡任湘又傳遞給了自己的學生。
其實,蔡任湘所給予學生的,不止是關愛,更是人格品行的塑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人格品行的塑造中,他格外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科技是國之利器,人才是國之重器。而科技人才在中學時代,對應的主體就是拔尖學生。作為教練,我便是離這個群體最近的人。每一屆學生,我都要教育他們樹立起胸懷天下、縱橫四海,改造國家的家國情懷。”蔡任湘說。
課堂上,他時常和學生分享新近時事政治的熱點事件,講改革開放的滄桑巨變,說建國70年來的風雨歷程;歐洲史、世界史、《大國崛起》的相關書籍也是他建議的必備讀物。他堅信,在耳濡目染之間,一顆赤誠的中國心早已在學生的熱血中沸騰,愛國教育也必將成為眾多學子成長成功的巨大動力。
2014年,全國中學生物理奧賽金牌聯盟成立,作為聯盟主要負責人,蔡任湘始終堅持關注西部地區拔尖學生的培養工作,聯盟曾先后支助50余位西部地區的師生多次參加聯盟活動,獲得各界一致好評。
21載春暉歲月過去,蔡任湘依然在路上,教育始終是他生命中繞不開的話題。以觀察者的視角審視教育教學發展歷程,以長者的智慧引領學生攀登科學探索的高峰,以仁愛之心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早已融入蔡任湘生活的日常。
面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模范教師”等眾多的榮譽,他感到的更多的是責任和使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將他們培養成民族復興之大器,是他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蔡任湘簡介:
蔡任湘系湖南師大附中物理高級教師,校長助理兼科技創新處主任,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內知名物理奧賽金牌教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核心期刊《物理與工程》和《湖南中學物理》雜志編輯。
2007年至今共擔任四屆物理競賽主教練,所指導學生41人進湖南省代表隊,16人進入國家集訓隊,4人獲得國際金牌,4人獲亞洲金牌,所培養的學生有近百人進入北大、清華,成績全國罕見。蔡老師也先后獲得校內外榮譽20余項。
蔡老師長期致力于中學生學習方法研究與指導,每年去全國各地進行學法講座,幫助很眾多學生掌握學習利器,獲得學業成功,被學生譽為“最有方法的老師”。
蔡任湘培養的金牌選手:
2010屆 張涌良 吳俊東 國際金牌
2013屆 陳博 梁昊 亞洲金牌
2016屆 王子豪 國際金牌 丁一開 黃軒宇 亞洲金牌
2019屆 陳俊豪 國際金牌
蔡任湘部分獲獎情況:
2019年9月 獲評“全國模范教師”
2019年9月 獲“華天優秀教師獎”
2019年1月 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2017年12月 論文《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及培養策略》獲全國教學論文一等獎
2015年8月 第八屆全國教學創新大賽三等獎
2012年6月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獲湖南省教學創新二等獎
2009年5月 《淺談探究性教學的要素》湖南省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8年6月 所帶高0701班獲長沙市優秀班集體
蔡任湘獲獎感言:
“身處拔尖學生培養工作的最前沿,深感為國家培育科技創新人才的神圣與責任,我將努力擔當這一時代重任!”
微信圖文推送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I1Mjk1MQ==&mid=2655658941&idx=1&sn=01b249b2979b7359413fab61213ede6f&chksm=bd1796c58a601fd3d7aa9e76f7bd73be9a6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