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專欄
?
【杰出校友面對面】劉瞻:用AI助力發展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炎炎
人物名片
劉瞻,湖南師大附中2010屆校友,后畢業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頭部教育AI公司“高木AI”創始人,華東師大兼職副教授。曾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
人物素描
憑借前沿的人工智能科技,他全力打造“人機共教”新模式,力求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他帶領的“高木AI”助力2000所學校教學改革、服務200萬名師生,獲評胡潤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獎、國家高新企業、中國人工智能代表性企業,與華為、騰訊共同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致敬深圳》、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紀實類書籍《特區榮耀》。他以湖南伢子特有的敢為天下先精神,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教育科技夢想。
劉瞻的附中情結,其實不用更多證據來佐證,他創立的“高木AI”就是以恩師唐高木的名字命名,足見他對老師及母校的情感深厚。“90后”的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更小,但在創業這條路上,已是經驗豐富的“老人”。早在大學時期,他就先后成立兩家公司并擔任CEO,由此成為“2013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中國區最年輕的候選人。如今,他帶著“高木AI”,用人工智能提升人類學習質量,延續著附中人的教育初心。
“老師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著我的價值觀”
“很多人問我‘高木AI’的名字由來。”劉瞻告訴記者,高木在古文中就有“參天大樹”的意思,作為一家運用AI技術驅動教育效率提升的科技公司,他們做的本身就是一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事情。而更重要的,“高木”是劉瞻對已故恩師唐高木老師的紀念。“唐老師是我的初中班主任,也是我遇到的第一位用自己的工資給學生發獎學金的老師。”劉瞻至今記憶猶新,作為班上第一個拿到獎學金的學生,他當時非常激動,直到后來無意中聽說唐老師是自掏腰包,這讓他內心觸動很大:“唐老師當時的工資只有3000元,卻從不吝嗇對我們的獎勵。”唐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劉瞻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創業起步階段,唐老師不遺余力、不求回報地支持我們,幫我們把關產品質量、幫我們宣傳。”每每想起恩師,劉瞻總忘不了自己創立“高木AI”的初心和動力:像唐老師一樣,給學生帶去激勵與溫暖。
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劉瞻影響極深。高中班主任羅愛斌是他的化學老師,也是他口中的“小白鼠”。有一次,劉瞻和同學們突發奇想打算做一款香煙后置過濾器,減少二手煙的危害。“我把想法告訴羅老師之后,他非常支持,想盡辦法為我準備實驗器材和原料,還陪著我一起做實驗。”產品做出來之后,羅老師就成了“小白鼠”以身試驗產品。在老師的幫助下,劉瞻不僅完成了一次獨特的實驗,更深刻體會到了老師對學生探索精神的珍視與呵護。
讓人工智能“因材施教”
“用人工智能助力發展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是劉瞻和團隊始終堅持的初心,他說:“我們想打造一個真正掌握教育規律的教育大模型,能把握學生知識建構、認知發展的規律,從學生學習數據中構建學生畫像,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量身定制學習方案,實現因材施教、激勵成長、激活創新。”
2024年9月,高木科技服務湖南師大附中星沙實驗學校智慧教育示范區——未來學校建設正式啟動,旨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構建智能時代全新的教學、學習與管理模式,實現智能時代“人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目前,“高木AI”已與2000所學校深度合作,業務遍布上海、深圳、長沙等地。
“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借助我們的系統實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根據學生當堂任務完成表現,動態智能生成下一步教學內容,也可對學生進行智能動態分組,因材施教地推送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在課堂上還能與AI合作探索項目式學習。”劉瞻帶領團隊已率先在國內完成了190所學校的大規模對照實驗,結果顯示,運用“高木AI”,學生在作業負擔下降30%的前提下,單科平均分還提高了4.7分,這讓他深感欣慰。
劉瞻認為,五年內,人才、知識、考試將被重新定義。他將繼續深入探索AI對教育的重塑,持續發展人類在AI時代不被機器取代的價值。他堅信:“用人工智能讓人類更聰明,發展人而非取代人。”
對話校友
記者:很多人覺得人工智能出現之后人們是不是不需要思考了,您怎么看這個觀點?
劉瞻:不是不用思考,相反,是對有價值的思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大模型輸出內容的準確性,需要我們憑借批判性思維加以判斷。所以,當下應著重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等底層能力,助力他們合理運用人工智能。這不僅能讓學生在人工智能時代具備更強競爭力,還能使教育資源向培養底層能力傾斜,擺脫過度聚焦記憶性知識的局限,為下一代適應新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高木AI”在人工智能教育這一塊,是否還有更多的計劃?
劉瞻:高木在未來10年會努力探索人類不被機器取代的獨特價值。這一點,我們將從培養孩子創新力的角度做起,而且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時,當下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公平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借助人工智能對像師大附中這樣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智能化改造,讓這些資源得以在全國范圍內共享,甚至走向世界。通過這種方式,能提升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與影響力,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同時,優質教育資源的全球傳播,也將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教育領域為世界發展提供積極助力、展現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