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專欄
?
【杰出校友面對面】王厚卿:從打雪仗少年成長為將軍教授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人物名片
王厚卿,1934年2月出生于長沙瀏陽。1949年考入廣益中學(現湖南師大附中)初57班學習。1951年5月,響應黨的號召,報名進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并于同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在張家口軍委工程學校、東北長春機要干部學校、北京高等軍事學院、軍政大學、國防大學等單位任職。國防大學原副校長(副大軍區級),中將軍銜,軍事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素描
他是一名有著半個多世紀軍齡的老兵,東北的林海雪原陶冶過他的情操,戰場上的硝煙磨煉過他的心志。深耕國防教育數十年間,他主編和獨立撰寫了《戰役學教程》等十余部經典學術著作,參與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軍事指揮人才、參謀人才,帶出的博士生有的當上了將軍。從瀏陽山村的私塾少年到將軍教授,從戰場硝煙到三尺講臺,王厚卿用一生詮釋了“勤奮”與“報國”的深刻內涵。
2月底的北京,碧空如洗,氣候宜人,“校友回湘”尋訪組如約來到國防大學。91歲的王厚卿精神矍鑠,在1個多小時的采訪中,他的聲音始終鏗鏘有力、中氣十足,尤其是講到在家鄉長沙求學、入伍后鄉音難改的故事,他會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他用一首詩與長沙的學弟學妹共勉,其中有兩句“天驕之所出,勤奮帶聰明”。“把勤奮放在前面,不勤奮聰明出不來。”他說。而這,也是他奮斗一生的生動注腳。
母校教會兩件事:努力學習和自強不息
小時候,父親對王厚卿的期待是,將來到商店當學徒,三年期滿后當柜臺售貨員,以賺取薪金養家糊口。于是,王厚卿小學畢業后,便被父親安排到一所私塾學習古典書籍和珠算。
1949年8月,湖南長沙解放,王厚卿的思想也跟著解放了。他毅然決然離開讀了三年的私塾,報考了廣益中學,并被成功錄取。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雖然那段求學歲月已經倏忽過去70多年,但王厚卿依然有自己清晰的記憶。
“校長李之透先生慈眉善目,說話輕聲細語,我把他看成慈祥的父親,我主動找他交談、請教,他從不拒絕。”王厚卿回憶,李校長一貫教導學生要“努力學習,自強不息”。這句話,一直都是他的座右銘。
語文老師陳策關于要多讀書、會讀書、善用書的教導,也時時在他耳邊回響。受此影響,在廣益中學的一年多時間里,王厚卿成為學校圖書館“釘子戶”。
王厚卿回憶,那時候學校氛圍活躍,經常開詩歌朗誦會,自己總是那個朗誦者。學校組織學生游岳麓山,參觀岳麓書院,介紹古人怎么勤思苦學;還組織學生到湘江邊打雪仗。
1950年冬,王厚卿在湘江邊上指揮了一場特殊的“戰役”——初中部與高中部的雪仗對抗。“高中部學生人高馬大,初中部就我和少數幾個人年紀大點,所以我就想了個點子!”他哈哈大笑,回憶起當年布下的“口袋陣”:派一部分同學正面進攻,一部分同學埋伏側翼包抄,最終以智取勝。語文老師陳策拍著他的肩膀夸贊:“小伙子可以,將來去當兵吧!”正是這句鼓勵,點燃了少年從軍的火種。
雖然在廣益中學讀書的時間不長,但王厚卿對母校的感情深厚。他說,在一所學校讀書的時間不在長短,只要有好的校長、好的老師,自己又肯學,那就能夠學到知識,得到鍛煉。
讀書依靠“三勁”:鉆勁、韌勁、苦勁
入伍后,王厚卿經歷過炮火的洗禮,在前線指揮作戰時,也經歷過“死里逃生”。但占據他軍旅生涯大部分時光的則是從事國防教育這一光榮事業。他擔任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軍事學學科評議組第二、第三、第四屆召集人,為軍事院校的學科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因為有過實戰經驗,理論功底又深厚,王厚卿的授課非常受學員歡迎。他既是軍隊里德高望重的將官學者,也是移動的“軍事活字典”。
“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我能取得點滴成績,從個人自身來說,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勤奮求知,讀書有‘三勁’:鉆勁、韌勁、苦勁,沒有時間就擠,讀不進去就鉆。”他說,教師的知識和技能不是天生的,只有先當學生,才能當好先生,所以必須不斷努力學習。學習有兩大途徑,一是實踐,二是書本。除了精研細讀軍事領域的經典著作,他畢其一生都在加強學習文化科學知識。
“我雖然讀了幾年古書,但初中沒有畢業就入伍參軍了,在工作中,特別是在教學科研崗位上,我時常感到科學文化底蘊不足帶來的困難。為此,幾十年來一直通過自學來補這個課。”王厚卿不僅自學了數學,還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了三年。
上世紀五十年代,王厚卿在長春的一個山溝里從事機要工作,為了參加部隊夜校開設的高中數學課程,他晚上蹬著自行車上下山,來回90分鐘的山路,他絲毫不覺得累,反而充滿激情。“我現在高中數學還不錯,還能給孫女當輔導。”他笑著說。
在采訪過程中,王厚卿吐字清晰,普通話非常溜。但沒想到,他曾因鄉音難改鬧出過不少笑話。為練好普通話,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王厚卿下了一番苦功夫。他花16元買了一臺礦石收音機,天天利用空閑時間,跟著播音員的口音一個字一個字地咬,一句一句地學,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硬是把“一口家鄉話”練成講堂上的“金嗓子”。
對話校友
長沙晚報:您印象中的長沙是怎樣的,對湖南發展有何期待?
王厚卿:湖南長沙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我跟家鄉的聯系沒有斷過。我曾在國防科技大學當過兼職教授。每年我們這里招兵,一旦有湖南人,我總要看他們,跟他們座談,甚至請他們游游園。各條戰線上,我們湖南人都要做榜樣,敢于沖鋒,敢于陷陣,敢于出成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湖南貢獻。
長沙晚報:對于加強中小學國防教育,您有何建議?
王厚卿:對于國防教育,黨和國家有統一的規劃和部署。我覺得,學校可以多跟部隊的同志接觸,進行聯建、合建。他們既能講國防理論,又能講一些具體的作戰經驗,這樣國防教育可能會更實在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