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所在位置:
文章內容 / Article Content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琵琶行》課后拓展之音樂描寫練習

發布:語文教研組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3-21 人氣: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琵琶行》課后拓展之音樂描寫練習
        將美妙的音樂用文字表現出來,不少前人做了嘗試,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其中的精品。作者充分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輔以大量修辭、擬聲詞的運用,將聽覺轉化為可感的各種形象,從而使音樂形象化、具體化。正所謂“學以致用”,生活中,我們的聽樂體驗是很多的,如果讓我們也來用文字描寫一下音樂,情況會如何呢?
 
1.月出
1803    劉昱桐
月色秋涼,西風雁叫。
叩釵弦起。擊篦輕響。
琴者泠泠,簫聲瑟瑟。
更鼓當當。燈影幢幢。
黃沙靜謐,兵刃既接。
戰歌悠揚,血染鏗鏘。
日夜翹首,乞心祝禱。
念卿若狂,愿歲安康。
雙笙聲起,清澈女音。自帶憂婉質氣,言古之征事,訴思夫之情。哀而不傷,苦而不悲。此我拙見,樂,因之律也,無他耳。
 
劉老師評語:昱桐大膽運用了四言古詩的形式進行了創作,給人驚喜。擬聲詞的運用,畫面的變化,聯想的體現,尤其是有心隔句押韻,昱桐之作,自有章法。
 
 
2.聞吾師奏《戰臺風》
1803        吳雨欣
亦無盔甲亦無帆,二十一弦戰臺風。
開篇低音三連彈,恰似纖夫呼號聲。
忽而弦上聲減弱,黑云翻墨已遮山。
左右刮弦弦轉急,先作搖弦后掃弦。
浪潮連連拍岸起,洶涌澎湃掀波瀾。
濤聲暫歇口令起,工人何曾畏自然?
急撮快打抹復挑,保衛家園興致高。
西頭才把頹墻補,東頭又將洪堤筑。
水波兼天風怒號,豆大雨點空中鬧。
鬢發凌亂汗衫濕,不顧泥濘用往前。
雨打枝椏聲漸弱,此時無聲勝有聲。
甲光向日金鱗開,風去雨停碧空來。
曲終回環往復音,滿腔自豪指尖藏。
 
劉老師評語:中唐之下,白居易感于時事,倡導新樂府。雨欣之作,欲傳樂府之新聲乎?雨欣將積累充分調動,模仿中有創新,真正體現了日常訓練的價值,也讓老師堅定了創新作業的嘗試。興奮之余,嘗試為她潤色。
聞吾師奏《戰臺風》
二十一弦臺風戰,亦無盔甲亦無帆。
纖夫呼號聲不斷,低音三連起奏彈。
忽而弦上聲減弱,黑云翻墨已遮山。
左右刮弦弦轉急,先作搖弦后掃弦。
浪潮頻頻拍岸起,怒氣如雷掀波瀾。
號聲復響濤聲暫,夫子何曾畏自然?
急撮快打抹復挑,奔忙只為家園安。
西頭才把頹墻補,東頭又將堤筑牢。
水波兼天風怒吼,雨點泥點空中鬧。
鬢發凌亂汗衫濕,人影燈影賽似跑。
雨打枝椏勢漸弱,力竭聲嘶燕猶繞。
天幕忽開鱗向日,風去雨停碧空早。
    曲終回環往復音,一聲兩聲余韻悄。
 
 
4.漁舟唱晚
1803     劉周揚
向晚捕魚歸,入夜熏風醉。
搖櫓沐余暉,收楫主煙炊。
幾聲船歌追明月,幾只烏蓬帶霞歸。
徒增滿船湖味,惟余璧影輕微。
 
劉老師評語:船歌伴明月,烏蓬帶霞歸。漁船夜風炊煙,畫面場景心情……全詩渾然一體,意境怡人,句式變換,整散結合,詞句皆有畫面。難得之佳作,中意我甚!
 
 
5.聽吾師奏《江南春色》
1803    候依陽
弓起松香紛如雪,更漏聲聲似喜悅。
朱弦一拂春云展,遠山一笑或花顏。
露光微泫苞輕吐,煙絲欲裊月清圓。
春光瞬息即千里,翠微淼漫盡指間。
 
劉老師評語:詞語考究,畫面清新,有視聽轉換,有修辭運用。朱弦一拂、遠山一笑、春光千里、翠微淼漫都有不盡詩意。
 
 
6.萬神紀
1803        楊素凝
明目啟張黑袍揚,鳳眸始開百妖藏。
吞吐間云水泱泱,指尖上塵土茫茫。
盤古持斧劈洪荒,女媧煉石補穹蒼。
鐵騎金甲拓宇疆,萬千生靈叩三皇。
雷閃電鳴水波漾,自詡萬古第一狂。
南坐北席心神蕩,直道此女勝兒郎。  
 
劉老師評語:文字間一股磅礴之氣噴涌而出,這是豪情,是女子壯心。素凝胸藏萬典,起筆不凡,句句押韻,大開大合。南坐北席心神蕩,直道此女勝兒郎。確實!
 
 
7.聞十面埋伏憶四面楚歌
1803     吳皓楠
一步一息聞騎蹄,殘軍空將步伐緊。
箭拔弩張遭伏擊,金甲嗡響馬嘶鳴。
大風來兮楚歌起,垓下布局鎖項羽。
 
思霸王兮位不止,可憐虞兮淚赴義。
血染山河狼煙散,壯士忠骨沉江底。
昔日沙場靜無聲,一代英雄從此隕。
劉老師評語:聞樂思人,由聲生情。項羽之事,古今共悵。皓楠有大視野、大情懷。略為之調整。
聞十面埋伏憶四面楚歌
千騰萬轉馳百里,殘軍寡將步伐急。
金甲嗡響馬嘶鳴,弩張箭拔遭伏擊。
垓下埋伏布十面,大風來又楚歌起。
 
霸王思兮位不止,可憐虞兮淚赴義。
血染山河狼煙散,壯士忠骨騅不離。
一代英雄從此隕,沙場夕陽靜無息。
 
 
8.葫蘆絲
1803    莫岵潮
大珠小珠啼鶯語,高竹低管鳴花間。
柔時戲水水長流,急時轟隆丁開山。
 
劉老師評語:即使模仿,亦有趣味。
 
 
                          9.憶《琴師·菊花臺》
                             1803         熊焱之
己亥之春,余師劉海濤提及《琵琶行》中之音律,由是追憶去年畢業晚會之樂,謂之《琴師·菊花臺》,有感而發,作此文。
 
遙憶六月仲夏,余處博才故園。觀年級之晚會,思往昔之三年。
忽聞琴聲悠悠,琵琶切切,臺上人兒六七,撫琴正座。問人何曲意欲奏?正是《琴師·菊花臺》。
提琴先聲如秋水,琴聲汨汨敘往昔。竹笛款款如女步,步步緩緩扣心弦。古琴輕挑如細雨,細細如針入心穴。三器合奏如輕舞,為眾憶起歡快事。鋼琴簧管忽急奏,切切嘈嘈江騰涌。驀然高潮攜風至,回想已是別離時。和聲高揚悲四座,使人聽此暗自殤。弦聲一轉聲調揚,聲宏氣壯如觀濤。濤浪砯崖萬壑雷,又似百鳥朝鳳去。終于嗚聲緩緩止,眾人意猶未盡時。
每及追憶悠然聲,不忘博才少年日。
 
劉老師評語:詩前有序,序敘緣由。此當為真創作。我思故我在,我手寫我心。焱之創作詩中敘事,詩中含情。有情節、有手法、有形象、有情感。為焱之點贊,也為博才點贊!
 
 
10.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1803         楊振羽


提琴是清冷的夜風
雨敲打地獄的冥鐘
忽急忽悠轉
風似勾魂索
鈴是索魂鉤
千萬交錯
織出寂夜的惶恐
 
風勢急轉,揉碎了鈴響
碎星一節節刺向墓冢,仿佛將黑土也斬斷
幽幽星光蒸發,暈籠冢頭
是鬼火
纏纏游游
 
倏爾風嘯 鬼火熊熊
那冢頭的敗葉燃了,落灰也燃了,連那黑土都燃得龜裂!
烈炎高起,那一天的幽藍
大口而快意地吞噬著

 
鬼火笑了,大笑,仰天大笑!
一勢燃燼
萬夜死灰
 


 
劉老師評語:現代詩同樣可以表現音樂。在夜風、雨、鬼火等意象里,音樂的迷離凄楚大概是可以感受到的吧!
 
11.無題
1803     鐘昕蓓
我再見你是我初見那曲兒,輪音潺潺綿延至心間,單音落入玉盤干脆迸裂。我拘謹地跪于你身側,輕顫著不敢一言。我于曲中見你時,你是佩鈴的少女,叮叮鐺鐺地領我轉山轉水。你手中琴竹輕點,余音綿綿。你要領我去摘陽光一片,點點琴音里你說——我只見琴竹忽而飛旋,我只見陽光倏爾變烈。我只見——眼前“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波紋如綾”;我只覺——這“溫風如酒”熏得我只想伴這琴音輕眠。
這琴音啊,琴音啊。叮叮咚咚敲下一片陽光,你執琴竹撫琴,飛快地穿針引線,制了件陽光做的輕紗,輕緩浸入跳動的溪水里,跳動,跳動。鳥兒躍至你的肩上,嘰喳亂鳴,遠方有拖得悠長的斷續的音,和著你的低吟。
我愿轉山轉水,唱那倉央嘉措的歌謠,只為在那一世,聽得你這一曲——你這灑滿色彩散出點香氣的一曲。我依稀記得,那曲兒名喚《陽光》,那香氣,與那日你敲下的陽光味道一般,令人心迷。
 
劉老師評語:經常聽人談享受,學習是享受,運動是享受,聽美妙的音樂當然是享受,昕蓓還把她的享受淋漓的呈現給了我們。聽一曲,品一茗,識一人。這聽曲的味道通感了美好的味道。
 
 
12.肖邦《c小調敘事曲》
1803        熊宜亭
隨著開頭的低音緩緩沉沉地落下,人們仿佛被逐漸包圍在如水般深沉的黑暗中。
演奏者開始“講述”他的故事。一連串如水的低音迂回地響起,伴隨著陣陣細微的跳躍,仿佛午夜時分被滿月驚動而飛離樹枝的黑鴉。在一排和諧的音符中,偶有輕微的起色,如同被清朗的月光溫柔照耀的溪流、羅密歐對朱麗葉低唱情歌時的聲線。而它們最終被無邊的寂寞籠罩,卻也使寂寞更令人悵惘。
突然,連續不斷的高音和弦伴著急促如鼓點的低音狂風驟雨般襲來,充斥著不安,恐懼,憤怒與絕望。絕望在黑暗中瘋狂滋長,頭頂盤旋的大群烏鴉遮蔽了月光,發出的驚心動魄的凄厲鳴叫在山谷回想。片刻間,所有的恐懼又消失殆盡,如蔽月的輕云退隱于天幕中,萬般俱寂。一切仿佛從未發生,心中如釋重負的同時又隱隱緊張不安,地獄的信使用其猩紅的雙眼凝視著這顆因微微恐懼而無力跳動的心臟,罪惡在地底已蠢蠢欲動。頃刻間,所有音符就像猛獸撕咬在一團般瘋狂瀉出,重音滾滾而來如山崩地裂而黃沙漫滅。
悲傷在此刻達到極點,急促有力的高音如同千萬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席卷世間。日月顛倒,海水漫灌,風起雨涌。而所有的音符又見歸于齊整,連同凝結著人世間所有痛苦的混沌世界與魔鬼共舞。剎那間,時間停止,聲音消失,萬物定格,只有一粒塵土伴隨著麻木跳動的心臟飄落,下沉。
當它輕輕觸及地面的一剎那,令人暈眩的重音一起響起,萬物以不可捉摸的速度下墜,墮入無邊的黑暗中。最后一個音符嘆息便輕輕落下,一切的一切又歸于寂寞。
 
劉老師評語:宜亭用變化多端的語言展現變化多端的音樂,不同狀態下的樂聲都在作者的文字中形象。宜亭既展示了才情,也描摹了音樂,還能讓讀者驚嘆傾慕,文字實在是妙用無限,魅力無限。我們提升語言的表現力,也應是努力無極限。
 
 
13.渚
1803        楊萱
若重來一次,是否會選擇相遇?
清脆輕盈的琴聲宛若四月的櫻花綻放在梢頭,一朵一朵,清晰可愛;神秘而靈動的旋律如清風掠過,忽近忽遠,伴隨著鼓點節奏漸清晰豐滿,恰似陽光帶著成長的味道,溫柔而篤定地灑下。櫻花開得愈加熱烈,躍動的音符似溫暖的甜粥,糯糯的,融注以無限美好的遐想;又不失振奮人心的力量,仿佛小小的水滴,顆顆匯聚,成河,入海,隨著層層波浪勇敢地翻涌著……
潮水漸漸平息。熱烈過后,只留下孤零零的琴聲仍擊著心弦。褪去了曲首那般純粹的憧憬,更多的是恬靜、沉穩。
可,櫻花還會如約綻放,潮汐終會奔向渚的懷抱。
無論多少次,都不會后悔和你的相遇。
 
劉老師評語:與其說楊萱在描摹音樂,不如說她在表露心聲。音樂的變里有季節的變、有陰晴的變,有甜苦的變,有喜怒的變,有動靜的變,有大小的變……但,相遇的信念不變。音樂為何能涵蓋如此之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