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增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效性,經研究,我部制定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該《指南》是指導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規范性文件,適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學。各地要加強組織實施,將《指南》作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納入校長和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并將其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德育工作進行督導評價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
請將貫徹落實情況及時報我部。
2017年8月17日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
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切實將黨和國家關于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大力促進德育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實效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以落實《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為抓手,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不斷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長效機制,全面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正確方向。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學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導權,保證中小學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二)堅持遵循規律。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注重學段銜接和知行統一,強化道德實踐、情感培育和行為習慣養成,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
(三)堅持協同配合。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引導家庭、社會增強育人責任意識,提高對學生道德發展、成長成人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堅持常態開展。推進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創新途徑和載體,將中小學德育工作要求貫穿融入到學校各項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德育工作長效機制。
三、德育目標
(一)總體目標
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學段目標
小學低年級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和有關祖國的知識,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
小學中高年級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了解家鄉發展變化和國家歷史常識,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范和文明禮貌,初步形成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養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具備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
初中學段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認同中華文化,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樹立規則意識、法治觀念,培養公民意識,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和方法,養成熱愛勞動、自主自立、意志堅強的生活態度,形成尊重他人、樂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等良好品質。
高中學段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治觀念,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正確選擇人生發展道路的相關知識,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德育內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開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教育,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加強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時事政策教育,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深刻領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培養學生對黨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中小學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治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牢牢把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覺遵守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四)生態文明教育。加強節約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大氣、土地、水、糧食等資源的基本國情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開展節糧節水節電教育活動,推動實行垃圾分類,倡導綠色消費,引導學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養成勤儉節約、低碳環保、自覺勞動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人生規劃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調控心理、自主自助、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五、實施途徑和要求
(一)課程育人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嚴格落實德育課程。按照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標準,上好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落實課時,不得減少課時或挪作它用。
要圍繞課程目標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挖掘課程思想內涵,充分利用時政媒體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發揮其它課程德育功能。要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將德育內容有機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中。
語文、歷史、地理等課要利用課程中語言文字、傳統文化、歷史地理常識等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
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樹立勇于創新、求真求實的思想品質。
音樂、體育、美術、藝術等課要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健康體魄、意志品質、人文素養和生活方式的培養。
外語課要加強對學生國際視野、國際理解和綜合人文素養的培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加強對學生生活技能、勞動習慣、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用好地方和學校課程。要結合地方自然地理特點、民族特色、傳統文化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等,因地制宜開發地方和學校德育課程,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人口狀況和發展成就,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樹立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意識。
統籌安排地方和學校課程,開展法治教育、廉潔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毒品預防教育、影視教育等專題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據學校辦學理念,結合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秩序良好、環境優美,校園文化積極向上、格調高雅,提高校園文明水平,讓校園處處成為育人場所。
優化校園環境。學校校園建筑、設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溫馨舒適,使校園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
學校要有升國旗的旗臺和旗桿。建好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室。積極建設校史陳列室、圖書館(室)、廣播室、學校標志性景觀。
學校、教室要在明顯位置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教室正前上方有國旗標識。
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地面等進行文化建設,可懸掛革命領袖、科學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或進行主題創作。
營造文化氛圍。凝練學校辦學理念,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引導全校師生共同進步的精神力量。
鼓勵設計符合教育規律、體現學校特點和辦學理念的校徽、校訓、校規、校歌、校旗等并進行教育展示。
創建校報、校刊進行宣傳教育。可設計體現學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設班級文化,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班名、班訓、班歌、班徽、班級口號等,增強班級凝聚力。
推進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建設,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提倡小學生每天課外閱讀至少半小時、中學生每天課外閱讀至少1小時。
建設網絡文化。積極建設校園綠色網絡,開發網絡德育資源,搭建校園網站、論壇、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網上宣傳交流平臺,通過網絡開展主題班(隊)會、冬(夏)令營、家校互動等活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避免沉溺網絡游戲,遠離有害信息,防止網絡沉迷和傷害,提升網絡素養,打造清朗的校園網絡文化。
(三)活動育人
要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開展節日紀念日活動。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傳統節日以及二十四節氣,開展介紹節日歷史淵源、精神內涵、文化習俗等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傳統節日的體驗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樹節、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集中開展愛黨愛國、民族團結、熱愛勞動、尊師重教、愛護環境等主題教育活動。
利用學雷鋒紀念日、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以及地球日、環境日、健康日、國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題日,設計開展相關主題教育活動。
開展儀式教育活動。儀式教育活動要體現莊嚴神圣,發揮思想政治引領和道德價值引領作用,創新方式方法,與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展示相結合。
嚴格中小學升掛國旗制度。除寒暑假和雙休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節會活動要舉行升旗儀式,奏唱國歌,開展向國旗敬禮、國旗下宣誓、國旗下講話等活動。
入團、入隊要舉行儀式活動。
舉辦入學儀式、畢業儀式、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儀式活動。
開展校園節(會)活動。舉辦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校園節(會)活動,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充實學生校園生活,磨練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科技節、藝術節、運動會、讀書會。可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學生實際,自主開發校園節(會)活動,做好活動方案和應急預案。
開展團、隊活動。加強學校團委對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的指導管理。明確中學團委對初中少先隊工作的領導職責,健全初中團隊銜接機制。確保少先隊活動時間,小學1年級至初中2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
發揮學生會作用,完善學生社團工作管理制度,建立體育、藝術、科普、環保、志愿服務等各類學生社團。學校要創造條件為學生社團提供經費、場地、活動時間等方面保障。
要結合各學科課程教學內容及辦學特色,充分利用課后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娛、體育等社團活動,創新學生課后服務途徑。
(四)實踐育人
要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緊密結合,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每學年至少安排一周時間,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開展各類主題實踐。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設施、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各類校外活動場所、專題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資源,開展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
利用歷史博物館、文物展覽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等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紀念地、烈士陵園(墓)等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利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等開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覽館、美術館、音樂廳等開展文化藝術教育。
利用科技類館室、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設施等開展科普教育。
利用軍事博物館、國防設施等開展國防教育。
利用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展覽館、污水處理企業等開展環境保護教育。
利用交通隊、消防隊、地震臺等開展安全教育。
利用養老院、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等社區機構等開展關愛老人、孤兒、殘疾人教育。
利用體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務機構、兒童保健機構等開展健康教育。
加強勞動實踐。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
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
教育引導學生參與洗衣服、倒垃圾、做飯、洗碗、拖地、整理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組織研學旅行。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德育體驗、實踐鍛煉有機融合,利用好研學實踐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研學旅行活動。
要考慮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能力,安排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研學旅行。
要規范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制定研學旅行工作規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和權利。
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要廣泛開展與學生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志愿服務活動。
發揮本校團組織、少先隊組織的作用,抓好學生志愿服務的具體組織、實施、考核評估等工作。
做好學生志愿服務認定記錄,建立學生志愿服務記錄檔案,加強學生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宣傳。
(五)管理育人
要積極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將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于學校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規校紀,健全學校管理制度,規范學校治理行為,形成全體師生廣泛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制度規范。
制定班級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學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應急處置預案,建立早期預警、事中處理及事后干預等機制。
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學校周邊綜合治理機制,對社會上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為依法嚴肅懲處。
明確崗位責任。建立實現全員育人的具體制度,明確學校各個崗位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規范教職工言行,提高全員育人的自覺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學生,加強班集體管理,強化集體教育,建設良好班風,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各學科教師要主動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級德育工作。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宣傳師德標兵、教學骨干和優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引導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
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注冊、年度考核、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
細化學生行為規范。落實《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鼓勵結合實際制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引導學生熟知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行為規范,踐行每一項要求。
關愛特殊群體。要加強對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單親家庭子女、學習困難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的教育關愛,完善學校聯系關愛機制,及時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況,積極開展心理輔導,提供情感關懷,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
(六)協同育人
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
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統籌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各種家校溝通渠道,豐富學校指導服務內容,及時了解、溝通和反饋學生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家長了解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教學改進措施,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
構建社會共育機制。要主動聯系本地宣傳、綜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團、婦聯、關工委、衛計委等部門、組織,注重發揮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專家學者以及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聯動機制,搭建社會育人平臺,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共建,凈化學生成長環境,助力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六、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中小學德育工作作為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指導和管理。學校要建立黨組織主導、校長負責、群團組織參與、家庭社會聯動的德育工作機制。學校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切實加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把握正確方向,推動解決重要問題。校長要親自抓德育工作,規劃、部署、推動學校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要完善黨建帶團建機制,加強共青團、少先隊建設,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的思想性、先進性、自主性、實踐性優勢。
加強條件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將德育工作經費納入經費年度預算,完善優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場所、設施,訂閱必備的參考書、報刊雜志,配齊相應的教學儀器設備等。
加強隊伍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重視德育隊伍人員培養選拔,優化德育隊伍結構,建立激勵和保障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有計劃地培訓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中學團干部,組織他們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德育理論,提高德育工作專業化水平。
加強督導評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校德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對學校督導的重要內容,建立區域、學校德育工作評價體系,適時開展專項督導評估工作。學校要認真開展學生的品德評價,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反映學生成長實際狀況。
加強科學研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和學校要組織力量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特點和規律,創新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定期總結交流研究成果,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做法,增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