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紅網】育仁德賢才 為社會文明輸送“新鮮血液”

走進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參天古樹、四季花卉把校園裝扮得古樸清幽,紅磚灰瓦的教學樓、巍峨沉毅的校史館,彰顯了這所三湘百年名校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教室走廊上有學生捧書誦讀,體育場上同學們打球競技,為寧靜的校園增添了蓬勃朝氣。
湖南師大附中前身是惟一學堂,由民主革命先驅禹之謨為“保種存國”而創辦,建校110多年來,附中學子的身軀里始終流淌著志存高遠、公心至上的血液。新的時代,這所百年老校,又被賦予了新的稱號“全國文明校園”。
這個稱號,并不是因它歷史悠久,也不是因它盛產才子,而是因為這所學校所孕育出的學子,具有能夠“領跑”社會文明的時代新人氣質。
在操場隨意找幾名學生攀談,這些“學霸”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關心國事,熱心社會公益,有投身民族事業引領社會的偉大理想。
時代擔當:仁愛踐行傳承文明



不幸的消息傳來,學校老師和同學在感到驚訝的同時,迅速行動起來。教師、學生、家長各方的愛心源源不斷匯集到曾子寒的家庭,短短10天內,愛心捐款就達到525267元,這對曾子寒一家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同學們告訴他:“別怕,附中大家庭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后盾,加油!”
仁愛的附中人讓附中有了家一般的溫暖。采訪當日,記者在校園里偶遇回母校報喜訊的“腦癱天才”莫天池,2010年,他憑借異乎常人的努力考上中南大學;2014年,又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被保送至中南大學軟件學院讀研。2018年,他拿到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專業的博士全額獎學金。“師大附中‘公勤仁勇’,成就了現在的我。”他說。
莫天池說話很慢,擠出每一個文字,都略顯費力。但聊起在附中收獲的溫暖,他迫切地想要表達:“高一學校組織秋游去岳陽樓,我從沒出過遠門,雖然深知自己情況特殊不能去,但仍向同學們表達了自己的意愿,班長站出來說‘一個都不能少’,同學們就開始為我和爸爸籌捐路費。”
熱心的同學們說服莫天池的家人,那年秋天,他們把莫天池帶到岳陽,并抬上了岳陽樓。回憶當年,坐在輪椅上的莫天池眼眶發紅,話語激動。一直陪伴在身旁的父親說:“附中給了他太多的幫助和感動。”高中三年,學校為莫天池父子免費提供了一間宿舍,他們住在校園里,這里就是他的家。
仁愛之風,不僅存在于校內,還輻射到社會,形成了一股新的文明風尚。早在2006年,師大附中就在長沙市岳麓區咸嘉新村創辦了一家“雷鋒愛心超市”。12年來,附中學子的愛心物資源源不斷補充到柜架上,幫助了不計其數的貧困家庭。2015年,學校又在學堂坡社區設立第二家“雷鋒愛心超市”。目前,愛心滿滿的“供貨商”越來越多,兩家超市“生意”都十分紅火。
育人大任:追求卓越奉獻社會



“大學,我想攻讀這個專業,成為一個研究性人才;未來,希望我能夠盡自己微薄之力,為這個行業,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高1502班學生馮睿杰,曾在第十一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上摘得金牌,成為湖南“地科”奧賽第一人。
“地球科學,并不是高中的一門學習課程,但我對這方面十分感興趣,學校得知以后,便安排了地理老師跟我一起進行研究,老師給我推薦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還邀請了湖南師范大學的教授進行專業指導。”追求卓越的學子和“伯樂”學校相遇,獲獎是偶然,也是必然。
素質教育的百花齊放,師大附中開設了283門選修課程,40余個社團,每個孩子都能在豐富的“課程超市”之中,找到自己的喜歡的、擅長的類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學習四種學習樣態;傳統型、實踐型、研究型、體驗型、小論文型等多樣作業形式,為同學們的全面發展,特色發展,卓越發展提供了生長沃土。
校長謝永紅坦言:“我們要培養具有附中氣質的未來強者。何謂未來強者?就是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能夠引領社會文明的卓越人才。”
原文鏈接:https://moment.rednet.cn/rednetcms/news/20180427/125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