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紅網】開學第一天 湖南中學校長們的哪一句“金句”戳中了你?
紅網時刻8月31日訊(記者 賀衛玲)或樸實無華、或意蘊深刻、或激情飛揚、或娓娓道來、或幽默風趣......開學第一天,校長們的寄語無疑是開學典禮上的看點,不僅僅是辦學思想和文化的體現,也是對學生們的殷殷囑托。紅網記者摘選了湖南中學校長在秋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排名不分先后),來看看哪些“金句”戳中了你?
在勞動中拓寬個人成才、國家發展的廣闊天地
湖南師大附中校長 謝永紅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美好生活全憑自己爭取,全靠勞動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歸根到底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新的歷史時期,附中學子應樹立怎樣的勞動觀?我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第一,要投身勞動實踐。勞動,就是要勞要動,絕不能僅僅止步于課上“聽”勞動、課外“看”勞動、網上“玩”勞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身實踐,才能豐富勞動體驗、掌握勞動技能、享受勞動愉悅、懂得勞動意義。勞動實踐,要從小事做起:在家里洗衣做飯是勞動,在學校值日打掃是勞動,在街頭志愿義賣也是勞動。勞動之中,你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最美姿態。勞動不是作秀,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應成為我們每位附中人的行動自覺,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第二,要珍惜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項勞動成果,無論大小,都浸潤著勞動者的一腔心血。珍惜他人勞動成果,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同學們要厲行節約,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當前,全國上下掀起節約“新食尚”,附中學子要積極響應,把“光盤”行動執行到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要通過餐桌文明來展現附中作為全國文明校園的美好形象。作為學生,你們還要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每一個課件、每一處設計、每一次提問,無一不是老師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都值得萬分珍惜。我要對同學們說,上課不好好聽課就是不珍惜老師勞動成果的體現。
第三,要勤于學習勞動。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學生以學習為天職,必須時時謹記學習者的角色定位,奮力求學、刻苦攻讀,為成為高素質勞動者做好充足的知識素養儲備。同學們都知道,最近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的深層次原因,是世界各國都在爭先恐后地搶占科技的制高點和主動權。新時代青少年要切實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使命,就必須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在勞動中拓寬個人成才、國家發展的廣闊天地。希望同學們不負韶華,努力學習,早日成長為“成民族復興之大器”的社會棟梁。
第四,要樂于勞動分享。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們要始終抱持服務社會、服務他人之心,樂于分享勞動成果,樂于回饋社會、回饋他人。勞動創造成果,而分享收獲快樂,分享勞動成果,不單是為人之本,更是幸福之源。希望同學們廣泛加入志愿服務的團隊,在服務社會大眾中細細品味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為他人創造勞動成果的幸福美妙。
沉靜致遠
長郡中學校長 李素潔
新的學年,充滿著新的希望,更多新喜悅和新收獲在等待著我們去擁有和分享。希望同學們珍惜長郡這個求學平臺,去擁抱郡園里鬧中取靜的氛圍,去感悟郡園里沉靜致遠的氣象。
我們要在沉靜之下,摒棄浮躁。同學們以勝利者的姿態走進了長郡,更要以失敗者的心態接受挑戰。挑戰來自于學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來自于激烈競爭和自我突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在《華為的冬天》一文中曾說到:“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正是在這種永不自滿、時時危機的姿態下,才有了今天我們引以為驕傲的華為公司。
我們只有摒棄優越感,用歸零的姿態克服浮躁之心,用積極的姿態保持進取之心,才能激發我們的內在潛能,去面對高中的學習與生活,去面對成長中的困惑與迷茫。
我們要在沉靜之下,永不言棄。六十多年前,你們的學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建士先生與你們一樣,帶著自己的夢想來到長郡求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成為了一名核理論設計專家,與著名核物理專家鄧稼先先生一道,沉潛茫茫戈壁灘,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為我國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突破,做出了杰出貢獻。朱建士院士曾經回到母校用親身經歷告誡 “學弟學妹”們“三個不放棄”——落后時不放棄,逆境中不放棄,堅持個人發展服從國家需要不放棄。
校訓“樸實沉毅”中的“沉”字,最具長郡文化內涵,告誡我們:求學行事要沉著穩實,不可浮躁;沉靜致遠,厚積薄發。高一的同學們,面對新同學、新老師和新環境,要沉勇果敢 ,抒己所長,盡快適應,接受新挑戰;高二的同學們,你們完成了一次重要選擇,只有沉毅篤行,才能有的放矢,步步為贏;高三的同學們,你們已經來到了高中提升的沖刺階段,只有沉穩有序,穩扎穩打,才能百戰不殆。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同學們,請帶上沉靜的心緒,去看見秋日沉深的碩果累累,去領略專注沉心的成長喜悅,去遇見蓄勢沉潛的美好未來。
踐行“六養”堅持人的全面發展
湖南師大附中黨委副書記、湖南師大附屬頤華學校校長 彭榮宏
新學年,孕育著希望。同學們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怎樣的理想和規劃呢?你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明天的你,為了擁抱更遠更光明的未來。“為了明天的你”,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全校上下共同的價值追求。為了明天的你,同學們今天應該怎樣去做呢?借此機會,我和大家作三點分享和交流。
第一,為了明天的你,要愛我中華。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每個人見證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讓每位中華兒女感受到了祖國的繁榮、強大與溫暖。平江是一片紅色圣地,許許多多的志士仁人曾從這里出發,走向為民族振興、國家自強而艱苦跋涉的革命道路。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我希望你們把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與民族復興大業緊密關聯起來,和時代共成長,與祖國同發展。
第二,為了明天的你,要頤養芳華。一要養心,內心崇高。二要養言,善于言辭。三要養智,智慧明達。四要養體,身體健康。五要養趣,志趣高雅。六要養行,行為端正。踐行“六養”,就是堅持人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的你,才能在充滿競爭的未來社會且歌且舞。
第三,為了明天的你,要不負韶華。青少年,正處在人一生中最美的時期。這個時期,有無限的可能在向你招手,無盡的遠方在喚你前行,無窮的奧妙在等你探索。你們正處在偉大的時代,時代給予了你們超過任何時代更多的饋贈和機遇。星光不負趕路者,時光不負有心人。奔跑吧,去奮力追求你獨一無二的夢想吧!
智慧學習,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長郡雙語洋湖實驗中學校長 周文美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傳統學習已經發生深刻的變革,我們需要更新學習觀念。首先,學習資源已經非常豐富,泛在學習成為常態。其次,先進技術助力學習手段更新,混合學習成為潮流。5G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學習實現時空分離,同時也讓知識以多種形態出現,比如微信公眾號、app,微視頻、網絡課程,凱叔講故事等等。大家除了線下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進行線上學習,喜馬拉雅的音頻學習,微視頻的視頻學習。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并成為新潮流。比如本期的校本研訓有幸邀請到中國教科院未來學校實驗室王素主任給老師做線上講座。最后,學習中心多元,個性化學習成必然。學校學習是傳統學習中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在大家可以看微視頻逛故宮、可以通過騰訊會議參與科研機構、企業等學習社區的學習交流。
在智能時代,在更新學習觀念,優化學習方式的同時,不能被多姿多彩的學習形態所迷惑,我們應該牢記學習初心,明確學習價值和目標,成就自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首先,保持持久的學習力,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論是面對何種學習資源,采用何種學習方式,我們都應該保持自己的學習力,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堅持不懈地學習,并且延續到你的終身。
其次,保持優秀的信息力,感知世界和歷史變遷。智能時代技術發展太快,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世界和歷史所拋棄!大家作為信息時代的原著民,需要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和意識,獲取和感知世界和歷史變遷,做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與時俱進的中國少年!
最后,懷家國情懷之心力,成為修心養德好少年。學習的最終價值和目標是為了讓自己成長,更好地建設祖國。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的同時,永遠擁有一顆愛國紅心,修煉身心,嚴于律心,形成心力,培育自覺,涵養自信,成為修心養德的中國少年,為家鄉、學校和國家做出貢獻,成就智能時代的生命氣象!
最好的致敬就是努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校長 張國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今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我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震撼歷史的斗爭,必然留下震撼歷史的篇章。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先后兩次在抗擊非典和新冠中,用生命抗戰疫情直至勝利,斬獲“共和國勛章”盛譽!70多歲的張伯禮院士、身患漸凍癥仍戰斗在抗疫前線的張定宇院長和夜以繼日執行科研攻關的陳薇教授被授予了“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以國家名義褒獎抗疫英雄,實至名歸,眾望所歸,舉國歡呼!有人說“讓我們向他們致敬”,但我認為,最好的致敬就是努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心間“根植”這些真正的英雄,永遠把民族復興作為自己的青春使命,淬煉英雄本色!
雖然國內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但已經不乏有人在宣揚報復性消費的言論,全然不顧新冠肺炎疫情下國民經濟遭受的巨大影響。對此,在這個夏天,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倡導全社會“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不僅在多次講話中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還以身作則,在工作和生活中厲行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而在我們的校園里,鋪張浪費的現象依然存在。每天中餐后,食堂里裝剩菜剩飯的大桶總是裝的滿滿的;剛吃過飯,總能看到許多學生排隊買零食;白天光線充足,總有幾間教室或辦公室的燈還在亮著;沒人使用,時不時還能聽見自來水嘩嘩嘩的聲音……“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希望同學們要踐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拒絕浪費從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節約每一粒糧,既要追求“舌尖”上的美味,也要留守“舌尖”上的文明,讓文明之燈點亮我們前行之路。
原文鏈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0/08/31/8265312.html?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