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湖南教育網】于變局中賦能—2021年湖南新高考觀察
2021年6月7日—9日,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順利進行。湖南推行新高考政策以來,第一屆畢業生參加考試,普通高校也將按新的考試招生制度錄取學生。其實,自2019年4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起,一場圍繞新高考的改革就已悄然拉開帷幕。
新高考的落地與實施,究竟給教育領域帶來哪些影響?考生、教師與家長如何更好地應對新高考帶來的變化?記者就此展開了一番調查。
新高考,新起點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然而,解決教育評價的指揮棒問題,依然是個“老大難”。以新高考為例,它究竟如何打破唯分數論的高考錄取機制,怎樣調整指揮棒的評價作用?在長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學校長葉雙秋看來,新高考最大的變革是賦予了學生前所未有的選擇權,著力彰顯選擇性的教育思想,“學其所好”“考其所長”,合理規劃,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無獨有偶,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謝永紅也認為,一方面,新高考充分給予學生選擇權,發揮其個性特長,借助選科考試有效規避弱勢學科,從源頭解決短板效應帶來的問題,有利于科學選拔合適的學生到高校深造;另一方面,新高考的考試內容凸顯知識遷移和能力運用,各科試題從全新視角挖掘熟悉素材,推陳出新,突破創新性強。可以說,2021年湖南新高考既考出了預期的能力,也考出了時代“新意”。
總體而言,新高考改革的目標,是通過深化新時代高考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內容體系,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考試招生評價體系,建立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順應時代要求的普通高??荚囌猩贫龋瑢嵭腥姘l展的考試、綜合考核的評價、更加公平的選拔,實現學生成長、國家選才和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
教育考試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科學選拔人才,維護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方面,有著特殊意義和作用。新高考改革是我國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的一個新起點、一種新嘗試,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湖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從2018年秋季入讀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起,實施新高考制度。其實,在此之前,一些外省市的新高考改革已先行一步。為了更好地應對新高考帶來的一系列變化,葉雙秋率隊前往江浙地區調研學習,探尋契合湖南實際的新高考制度推行之道。在他看來,新高考是一項觸及高中學校辦學整體改革的綜合工程和系統工程,高中學校應當從新高考制度整體設計入手,著力提升學校在組織重構、走班教學、學生綜合素質實踐、選科指導、學生生涯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實施推進能力。
2021年新高考備受關注,它被視為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刻的一次改革。那么,新高考新在哪里,變在何處?
從考試模式看,不變的是考試科目仍為原來的9門: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歷史、地理;考生須參考這9科中的6科,這一科目數也沒有變化。變化之處在于,原來的“3+X”,變成了現在的“3+1+2”。這一變化,從表面上看,是從過去9科中選考6科的某種調整,實則大有文章。過去的“X”由兩個綜合科代替,分別為政史地和理化生,全體學生分作文、理兩撥。現在的新高考,則將“X”替換成“1+2”,原來的兩撥人,分成兩個組別:首選物理科目一組,根據再選科目(剩下科目任意4選2組合)細分為6個小組;首選歷史科目一組,根據再選科目細分為另外6個小組,即一共提供給學生12種可供選擇的組合方式。其中之變,可理解為由原來的兩種自然考試人,變成了現在的12種自然考試人。
從考試時間看,不變的是語文、數學和外語考試仍為全國統一命制試題,并分別在第一天上午、下午和第二天下午進行。變化的是,考試時間由2天變為3天。第二天原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的考試時間,改為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中首選科目的物理或歷史。第三天上午和下午,為4個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中再選科目的考試時間,上午、下午各2科,排科順序為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學。也就是說,有的學生可能上午就考完(再選化學和地理的);有的可能上午、下午各考一科;有的可能考試時間全在下午(再選思想政治和生物學的)。
從計分方式看,不變的是考生高考總成績仍由全國統考科目成績和選考科目成績組成,滿分750分,即語文、數學和外語三門統考科目卷面總分各150分,卷面原始分直接計入考生高考總成績。變化的是,不再實行過去文科綜合或理科綜合3科成績按300分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改為考生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兩科均為100分,卷面原始分直接計入高考總成績;而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再選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考試卷面總分均為100分,按照等級賦分規則,考試卷面原始分轉換成等級分數(原始分轉換為“位次分”)后,計入考生高考總成績。
必考科目原始分+首選科目原始分+再選科目換算出的位次分,計為總分。這樣的總分計算方式,科學保障了任一考生由于首選、再選科目的不同,對其在所選任一種組合的同學群體中考試成績的恰當評價。工作量固然較之前的“3+X”復雜,但卻是對于各種選擇范圍內人才質量可能性與考試成績客觀位次的精細化評判。
這些“變”與“不變”,揭示了新高考對于學校重構更加優良育人生態的迫切要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新高考對學生和教師的一種反向促進。葉雙秋坦言,一是教育觀變革,從育分到育人,從知識到能力再到價值觀;二是教師觀變革,學生選擇課程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選擇教師;三是學生觀變革,教育教學從“目中無人”到“以人為本”;四是課程觀變革,課程設置從高度統一到多元立體、高峰林立。長遠看,湖南省高考綜合改革將在繼承與發展中深刻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生態。
今年是湖南新高考第一年。據統計,全省共有高考考生57.49萬人,比去年增加3.59萬人,考生人數再創新高。除高職單招、保送生、體育單招等提前錄取的學生外,全省參加統一高考的人數共40.02萬。
2021年1月,全省40多萬考生參加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并按新高考的流程完整地進行了閱卷、賦分、填報志愿和投檔錄取的模擬演練,為正式高考各項工作的開展積累了經驗。
“之前湖南參加了全國8省市2021年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學生對整個考試流程很熟悉。”謝永紅表示,為應對新高考所帶來的挑戰,學校平時組織的模擬考試,也是參照新高考模式,絕大部分學生對新高考適應得比較好,考前心態調整到位,情緒也較穩定。考生的心態平穩和考試適應,是新高考落地的重要收獲。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健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積極探索綜合素質考核評價,轉變簡單以高考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推動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將學生參與的有關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勞動活動等記入綜合素質檔案。從學生進入高中一年級開始,普通高中學??陀^記錄學生在校學習成長過程,整體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形成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綜合素質考核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依據,在一定意義上打破了唯分數論的痼疾,讓一個個立體的人被看見。
新高考所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招考形式、評價方式的改變,考題內容本身的探索與創新同樣值得關注。
全國新高考I卷作文題以毛澤東在《新青年》雜志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部分論述為材料,要求學生作文。許多語文教師紛紛為此點贊。長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學語文教師左旭艷認為,本次作文命題告別了延續好幾年的情境式作文,重新回歸到傳統的材料作文,讓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材料解讀上,無文體要求,給了考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作文的主題體現了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核心訴求,在審題立意上對學生要求較高,不僅僅談及體育鍛煉對于身體的作用,還可將重心放在意志的磨礪、能力的提升上,甚至可以升華主題,由個人及國家,由個人及社會,文章或能更具深度。從此次新高考作文命題可知,高考作文備考無須回避熱點,鉆研偏怪,牢牢把握新課程標準及評價體系才是關鍵。
其實,以作文試題的命制為契機,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也在悄然改變。“更直接體現了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導向,更具開放性,更能考查考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道縣二中語文教師姚雪琴直言,本次語文高考題體現了語文水平考試的本質,可謂是大道至簡。針對這樣的新高考,反而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多讀書、讀好書,勤思考、深思考,愛表達、會表達。她還表示,對于下一屆高一學生,她打算讓他們在一定時間內把必修一、必修二讀完,再花時間讀兩本配套的選讀教材,鼓勵學生輪流做讀書報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眼下,湖南首屆新高考各項工作都將落下帷幕,但給我們留下的思考題還有很多。如何為學生提供多元的課程選擇,怎樣配齊配強師資力量,如何以高考綜合改革為契機改善教育生態環境……每一項挑戰的背后,都有待湖南教育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