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手持彩練當空舞 —— 我校1979屆校友、國際著名雕塑家黃劍印象

湖南師大附中1979屆校友、國際著名雕塑家黃劍正在創作中。
“附中讓我成為一個追求真善美的人”
初見黃劍,她身著紫色大衣、頭戴黑色氈帽,身姿優雅、芳蘭竟體。“攀登杯”前,黃劍與謝永紅校長熱切地交談著,時不時抬手指向學校的建筑,給附中的校園設計提建議。
當被問到如果要給附中設計一個雕塑作品,她會怎樣構思時,黃劍說她想將“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到這個作品中,“奧運精神的核心在于勇攀高峰、超越自我,這與附中學生的自信與堅定是契合的。”
回憶起高中生活,黃劍眼中盈滿了懷念和熱愛,“離開附中幾十年,這里的點點滴滴記憶猶新,附中教育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追求真善美的人,為人民服務的人,這些對我人生價值是一個很好的確立。”
“真善美”也實實在在地融入到了黃劍的血液中。雅安、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中,她多次捐獻愛心,她還無償設計了以“大愛匯雅安,共筑中華夢”為主題的雅安地震紀念園,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她的許多作品中都展示出愛好和平、傳遞友好的理念,如《和平之聲》《中英馬球友誼賽》等,享譽世界。

“用藝術傳播友誼,讓世界更加美好”
黃劍一直貫徹的藝術理念,就是“用藝術傳播友誼,讓世界更加美好”。
她是全球首位被國際奧委會授予“奧運藝術使者”稱號的藝術家,也是全球唯一連續五屆為奧運會創作永久性大型雕塑的藝術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型群雕《明皇貴妃馬球圖》、2012年倫敦奧運會大型群雕《中英馬球友誼賽》、2016年里約奧運會大型雕塑《中巴足球友誼賽》、2020年東京奧運會動態雕塑《中日柔道友誼賽》、2022年北京冬奧會動態雕塑《冬奧之約》和《冬奧之夢》。黃劍致力于用藝術、用雕刻的手法表達友好、傳播友誼。她認為奧運精神在于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具有開放性和全球性。



她的奧運情結不僅僅是源于對拼搏和友誼的熱愛,更是源于一個藝術家的“中國夢”。她希望通過創造奧運群雕,展現中國落落大方的文化自信和大國風采。她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創作的《明皇貴妃馬球圖》,就將中國文化的古老韻致延展,并與當代文化場域進行時空對接。
“我在中央美院學過民間美術,《明皇貴妃馬球圖》就是對優秀中華文化的一種挖掘,優秀的中華文化對我影響很大,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積淀,讓國外的學者都非常地敬仰,反觀當代人中國,對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得并不多,”說到這里,黃劍面露遺憾,“其實當你學好了中國的文化、歷史,會比學那些外來的浮躁的東西,高出很多很多,這種高度是那些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的人無法匹及的,這種素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形成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隨著近幾年“藝考熱”的興起,專業學習藝術的孩子越來越多。如何培養高水平藝術人才,也是國家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對于這個問題,黃劍認為現在的學生應該樹立一種“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具有包容性的的藝術觀。
“無論服裝、建筑、雕塑,所有的美術和設計領域,我都有所涉足,所有的美術門類和流派我都會去學,只有樹立起‘大美術觀’,才能找到藝術創作的共性。”
“所有的年輕人不應該僅限于某種專業或者其中一種藝術流派,應該海納百川,積極地去汲取不同的思想精神食糧,給自己的創作打下深厚的基礎,這樣,想象力才會更加開闊一些,創作者也不至于太狹隘。”
除了藝術人才的培養,時代大環境同樣不容忽視,“泛娛樂化”“商業化”的浮躁風氣有愈演愈烈之勢,大量藝術作品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偏離應有的軌道。對于這個問題,黃劍說出了對教育中“價值引導”有所缺失的隱憂。
“像我們的校友丁洪教授,放棄了美國國籍,毅然回國從事科學研究,這就是一種有愛國情懷的表現,現在有些人都把自己的小利看得很重要,而沒有將個人和國家利益,和民族復興聯系起來,這種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缺失是很值得我們現代教育者反思的。”
除了建議學校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外,她還認為要重視起孩子的原生家庭教育。黃劍的父母親都是外科大夫,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的工作,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她追求正直、追求真善美,形成了強烈的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
“一提到為人民服務,大家可能覺得就是又紅又專嘛,但其實有這樣一種信念,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幸福,也會讓你找到一種自我價值,‘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就是我的人生信條。”

筆者了解到,黃劍的工作環境并不是我們想象中寬敞明亮的工作室,而是在一個嘈雜的工廠里,每個雕塑從初稿到完成有幾十道工序,過程非常繁瑣,而黃劍又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每道工序,每一次改動她都會親自監督指導,不放過每一個細節。這種“凝神屏氣無言語,兩手一心付案牘”的專注與義無反顧,也是“敢為人先”的最好詮釋。
作為一位雕塑家,她對社會時事的關注程度、對教育的思考以及對人生價值的認識是令人驚嘆的。她是新時代的一位德才兼備、熱愛和平、具有強烈愛國情操和社會責任感的藝術使者,是所有追求崇高藝術和濟世情懷的人們的楷模。
“為了民族的未來,我們應該要樹立一種理想,追求真善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融入我們現在的學習和教育中,這樣我們這個民族才能走得更長遠。”
說到這里,她鄭重地點了點頭,微微昂首,眼中泛起了光芒,她帽檐上的奧運五環標志在燈下變得更加明亮了。
她持彩練當空舞,傲然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的風骨。
校友簡介
黃劍,我校1979屆校友。國際著名雕塑家。在世界各地創作近80座標志性城市雕塑,曾榮獲國內外40多項藝術獎。全球首個榮獲“奧運藝術使者”稱號的藝術家,連續五屆為奧運會創作永久性大型雕塑:2008年北京奧運會大型群雕《明皇貴妃馬球圖》、2012年倫敦奧運會大型群雕《中英馬球友誼賽》、2016年里約奧運會大型雕塑《中巴足球友誼賽》、2020年東京奧運會動態雕塑《中日柔道友誼賽》、2022年北京冬奧會動態雕塑《冬奧之約》和《冬奧之夢》。
來源 | 校友會
撰稿 | 呂怡雯 王鈺婷
組稿 | 李 釗
編輯 | 曾鈺雯
審核 | 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