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zxftm"></bdo>

  • <u id="zxftm"></u>

    1. ?

      校友李進良:朝鮮戰場電臺維修日記主人塵封的故事

      發布:校友會 來源:通信產業網 日期:2019-09-20 人氣:
      作者:李進良 來源:通信產業網

      1559722976327327.jpg

      朝鮮戰場電臺維修日記主人塵封的故事
      李進良/文

      朝鮮戰場電臺維修日記的主人是誰?

      8月4日晚上8點20突然收到項軍老師(專用移動通信雜志編委主任)給我的微信:“李老師您好!當年在朝鮮修電臺期間有沒有維修日記,如有您還保存嗎?或者您當年的同事是否有人記維修日記。麻煩您回復我。”

      當即答復:“當年我是有詳細的維修日記,經過文化大革命抄家都丟失了。當年的同事今天多已故去或者失掉聯系了。”

      接著問:“您還記得您日記的封面什么顏色,什么圖案,有多大?”

      “不記得了。”

      “您是否是從1953年入朝開始記日記?日記最后是否寫91型電臺好使用的話?當年其他人有記維修日記的習慣嗎?”

      “我平常的日記是斷斷續續。自從赴朝維修之后,每天每一部電臺故障的現象、分析原因、怎樣修好的,都詳細記錄了的。歸國后依據記錄寫了一份總結,交給了十局(當時國家主管通信的工業局)。當年和我在一起的是南京無線電廠(國營714廠的前身,以下簡稱714廠)設計科長,他維修時肯定做了記錄,但我沒有看過他的筆記本。”

      我有點奇怪,怎么會這么詳細問起這件事!這時項老師解釋:“我現在就在烏魯木齊朋友家。我的朋友手中就有一本朝鮮戰場維修電臺的日記,他一直在找日記的主人,我想起你最近發表的《我在朝鮮戰場修電臺》,因此今天問您這么多問題,如果真是您的那將是奇緣一樁。我希望這本維修日記本就是您的,即使不是您的也是您同事的,這將是您們這一代通訊人為國貢獻的活文物。”

      接著詳細說明原委,這位愛好收藏無線電臺的朋友是新疆建設兵團某單位原信息處處長徐華然先生,在烏魯木齊,專門幾間房收藏國內外無線通信設備千余臺,其時間跨度之長,品牌品種之多,保存防護之好,藏品數量之大是國內專項通信設備收藏中的翹楚,有些設備已是世界通信器材的絕品。這本不大的維修日記存載厚重的歷史,當年他買下這個寶貝沒少花錢,但他認定這極具歷史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毅然購得,並細讀內容,他也深受感動,今天我去他家聊起此事,我說李老師曾在朝鮮戰場維修電臺並有文章,有無可能是您或其他同志的,故給您微信詢問。他說如果那本維修日記真是您的,將物歸原主。現不好最后確定,等進一步核對后再說。不管怎樣,這本小小的維修日記是那段光輝歲月的見證,是無價之寶。

      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便提出能把這份維修日記拍幾頁發給我看看好嗎?

      因日記放在別的地方不在身邊,第二天上午就給我發來幾張日記照片。

      1.jpg

      2.png

      我一張張看過去,在第3頁1953、4、16有一句“金輪回來了”,金輪就是714廠胡科長的名字,似乎是他家人寫的。7頁上有份名單就是當年赴朝志愿軍電臺維修團的成員:有天津電工二廠(國營712廠的前身,以下簡稱712廠)質檢科平永保科長、總裝車間王祥恒主任、設計科李進良技術員。南京714廠設計科胡金輪科長(回國后升任總工程師,下文簡稱胡總)、朱文烈技術員。上海無線電廠(國營武漢710廠的前身)程洪濤工程師。看到這頁我的心蹦蹦地跳動,沒想到66年前的這本和平日記上居然有我們的名字,那肯定是我們當中某人在抗美援朝維修時的維修記錄,扉頁有南京無線電廠,那么可以判定,這本和平日記多半是胡金輪的。當時714廠就派了胡金輪與朱文烈,到志愿軍司令部后,我們就分開了,我與胡總二人去一個部隊,他們去另外的部隊,任務完成后,是一塊回國的。朱文烈后來調到成都719廠。前幾年我與他還有來往,這幾年沒聯系,我現在先打聽他,再打聽胡總。

      當天下午與朱文烈聯系上了,也是91歲的老人了,現住成都。雖然我們都耳背,好在戴上耳機通過電話還可以交流。這本和平日記不是他的,從前面幾頁分析可能是胡總愛人寫的,他說714廠胡總就是叫胡金輪已經去世多年,他是共產黨員,當時估計要比我們大20歲左右,與他家屬也沒有聯系,要找他的后人也難。我建議收藏家將胡總日記捐贈給抗美援朝紀念館如能割愛將步談機、七一短波電臺、102短波電臺一并捐贈,那就太有教育意義了,說明新中國的軍用電臺在50年代就是自主創新的來武裝中國人民志愿軍。

      那晚通過視頻幸會了收藏家徐先生。我對收藏如此豐富的無線電器材實屬罕見,深為敬佩!特別是對66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通信器材維修團帶隊714廠胡總的維修日記,重金購置,喜出望外,這段塵封的歷史,隨著維修日記的意外發現得以回到人們的眼前。我對他做為收藏家如何發現這么珍貴文物的故事很感興趣!問他是什么時候在那個地方收購什么電臺時得到這個和平日記本的。

      他回答:“我對無線電非常酷愛,目前收藏有部分火花發射機以及一戰和二戰時期的部分電臺,其中有八路軍曾經使用過的,還有日軍使用過的。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展廳的展品多半是我提供的。

      這本日記大概是2015年夏天,我在一個叫“7788”的收藏網站上偶爾發現的,這個賣家在廣東,他手上有不少民國文物,他并不懂無線電,其實就是一個販子,我覺得這本日記非常有意義,經交涉,花了近萬元的大價錢買上的。項老師這次過來跟我聊起了您寫的在朝鮮維修電臺的文章,這篇文章我也看過,我就把這本日記的事告訴他了,因為這本日記的內容和您的文章有些內容吻合,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日記很可能是您的,當時我倆非常激動,要是這樣那就太巧合了,所以第一時間就報告給您了。這本日記目前在新疆無線電協會,回頭我把它取回來,給您復印一本”

      我說:“我還想對這本維修日記追蹤,胡總在南京,早已去世,這本維修日記怎么會落到廣東賣家手里的?是不是文化大革命抄家從胡家流出的?這位賣家也不一定懂得這本日記的價值,也有可能當做廢紙掃貨收購的。很多文物都有一段曲折離奇的流落史,靠你這位收藏家慧眼識珠,才讓他發了點小財,你有空方便時,再向他詢問一下,說不定是很有趣味的故事性。” 他答應想辦法聯系賣家,最近賣家聯系上了,日記是他從網上購買的,因年代久遠回憶不起來從哪里買的了。怎么從胡家流出在網上出售的?無從追蹤,我感到悵然!

      8月10日從微信收到了全本和平日記的掃描件,是PDF文件,紅色布封面上印了和平鴿,扉頁印有國營南京無線電廠一九五二年總結評功紀念,工會委員會1953-3獎,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一頁頁看下去,第1頁是中國政區圖,右下角寫上“1953年9月25日起(朝鮮)”,勾起了我對那個激情燃燒時代的回憶。

      緊接著1953.4.12的日記寫的是家庭鎖事。4.13日第一句話“金輪竟然這樣長久沒寫信來,倒也是一種本領,我努力在使自己忘掉這件事,唯有這樣才聊以自慰。”4.16日記有“金輪回來了,這次足足去了半個月。”記到4.17日這個人的日記就中斷了。我從內容分析似乎是胡金輪的愛人記的,可能他就把這本珍貴紀念獎品帶到朝鮮了。

      1953.9.25起是另一種字體,記有:“今天下午才知道后天要到朝鮮去,應該準備些什么?1.明天要跟槐廠長談一談,請王祥華代科長。”隨后是行前的21項準備和工作安排,非常具體。(槐廠長我知道當時在十局系統是有魄力的一位廠長,胡金輪當時是設計科長,王祥華后來調到寶雞782廠任副總工程師,我們認識有過來往。)攜帶的東西小至牙刷牙膏信紙郵票等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細致,末了是2W及150W說明書。到此,可以確定此頁以后都是胡總的記錄。特別是看了胡總記錄的詳盡日程(見下),像搜素引擎一樣從我腦海的記憶庫中逐日將66年前的一幕幕調出來放映。

      3.png

      我們去朝鮮參加志愿軍

      1953年的9月26日星期六712廠副廠長林中通知設計科虞承藻科長同我一起去他辦公室開會,林廠長是從陽泉解放軍通信廠調來懂些技術的老干部,負責廠里開發與生產,我曾向他提過合理化建議。我們來到他辦公室,見還有總裝車間王祥恒主任、質檢科平永保科長在場。林廠長說朝鮮剛剛停戰,但敵對雙方仍駐軍原地,保衛和鞏固和平成果的警惕不容懈怠,為防患于未然,十局按國家決定利用停戰的喘息機會,抓緊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通信器材維修團,前去朝鮮前線維修調研我廠供應的102短波15瓦電臺、702超再生步談機,廠里確定由王祥恒帶隊,平永保與我3人29日前去北京十局報到。王祥恒主任我在他車間裝配調試實習了半年,是很熟悉的,好像也是從從陽泉解放軍通信廠調來的,一個蠻爽快能干的領導。平永保科長當102電臺出現技術問題時有過接觸,大高個,與我們設計科丘緒環副科長是夫妻,都是武漢大學的同學,一個大高個漢子配一個文弱矮小女子,鮮明的對比給我們這批20多歲的年輕人留下新奇的印象。會后我們3人商量了分工,我準備了這兩種電臺的說明書。29日與714廠的胡金輪、朱文烈一起下午1:30搭車離開天津。6:30到達新北京(就是現在的萬壽路),當晚參加十局慶祝國慶晚會。第一次見到胡金輪科長,戴著一副近視眼鏡,說起話來聲音尖細,和藹穩重,他給我們介紹朱文烈說是一個快樂的小伙子。我們看紅樓夢一聽到老遠傳來爽朗的笑聲就知道是鳳姐來了;同樣當一聽到高昂歡快的歌聲與急促的步聲,就知道小伙子來了。他比我大一歲,都是無線電技術的發燒友,我們如饑似渴地閱讀當時剛剛出版蘇聯的無線電發射機、西福羅夫無線電接收機教科書,成了終生好友。

      9月30日我們去通信兵部報到,石磊參謀接待開會,布置任務。

      4.png

      通信兵部石磊參謀

      一、編組:首先明確這次赴朝組團分5個班,我們工廠來的是第5班,班長胡金輪,副班長平永保,組員:上海710廠程洪濤,天津712廠王祥恒、李進良,南京714廠朱文烈,北京王長庚、王強,共8人。

      二、任務:

      1.徹底整修志愿軍通信機器,分幾個維修站分別進行全面檢查,需不需要修理,能修就修,不能修的提出處理意見;同時把前方對機器意見收集一下,提出今后機器的要求,能答復就答復,不能則共同研究。

      2.介紹廠內生產情況,使前方對生產的困難了解一下。

      3.前后方的感情聯絡一下,學習志愿軍在前方如何克服困難的創造性。

      三、注意事項

      1.準備應付艱苦生活。

      2.保密,軍事機密,盡量少寫信。

      3.保護身體,飲食、穿衣注意。

      4.注意團結。

      10月2日晚10:30,從十局出發,晚11:33,乘火車離開北京北上東北。10月3日,晚10:55抵達安東(遼寧省丹東市在1965年之前的舊稱)志愿軍接待處。

      10月4日是星期日休息,我們8個人一起上午游鴨綠江邊,遠眺鴨綠江大橋對面的朝鮮新義州,一片荒涼景象。全體在安東鎮江山合影留念。

      5.png

      后排左起胡金輪,王長庚、平永保、程洪濤,

      前排左起朱文烈、王祥恒、李進良、王強

      10月5日志愿軍接待處開會布置赴朝安排:

      1.后天4點起床,5點集合,6點過鴨綠江。

      2.發給全套干部軍衣、軍大衣、符號、帽花,過江前更換,換下衣物留在安東。

      3.準備一天半食糧不要太燥,明天個人自己買,火車沒有茶水。

      4.打鋪蓋,軍大衣要易取,其它包裹不打開,行李汽車送,每班一人押送。

      6.png

      左王祥恒、右李進良

      7.png

      左李進良、中胡金輪、右朱文烈

      10月7日一早我們起床脫下了便服,換上了軍裝,雄赳赳,氣昂昂,早上7點乘上悶罐子火車跨過鴨綠江,24歲的我這是生平第一次以軍人身份出國,心情異常激動,火車開動很慢,到了朝鮮境內就看到戰爭造成的創傷,滿目瘡痍!足足運行了12個小時,下午7點黃昏抵達平壤,一看城市到處斷壁殘垣,電車軌道被炸得像蛇一樣彎彎扭扭,沒有行人,燈光暗淡,我們一行被安排落腳牡丹山半腰一處歇息。第二天中午12:20離平壌,赴長林里,7:00到達,11:50抵達志愿軍司令部。在一個很大金礦里面,有一排排巷子隔成一個一個小間。我們每個人各住一個只能擺張床的小間。在坑洞里面,非常潮濕,手一摸坑壁都是水。礦里有個很大的禮堂,到了周六晚上還可以舉辦舞會。

      在志愿軍司令部呆了一個星期,志司通訊部主管,向我們介紹了志愿軍部隊的通信裝備配置情況,分有線、無線兩大類。駐防、休整主要靠搖把子電話機和拉被覆線,把營、連、排聯系起來,戰斗打響,被覆線常被打斷,就只能靠無線了。1950年10月剛入朝時,多是原來解放戰爭從國民黨軍隊繳獲的各式各樣的美軍電臺,感謝國內廠家積極及時的開發生產,逐步裝備了國產電臺,軍以上是九一型150瓦短波電臺,師團配備以報為主的102型15瓦短波電臺。團營主要配備以話為主的71型2瓦短波電臺,營連排是超再生2號步談機,這樣中國部隊從軍一直到排有了成套的系列國產戰術電臺,可以進行機動及時的戰爭指揮,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作戰能力,這批國產電臺為打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使用過程也發生了不少質量問題,工廠也在不斷改進。現在利用剛剛停戰的喘息機會,歡迎工廠來人幫助全面徹底檢修所有通信器材。我們初步了解了部隊的通信裝備情況,還聽取通信參謀介紹各種通信器材的使用情況與問題,見到從研究所去的施良駿、胡思益兩位工程師,他們介紹了美軍的BC1000等電臺的技術,交流了一些維修的經驗。1963年我在寶雞769廠任設計科副科長,施良駿調來擔任研制小八一電臺的主持設計師。1981年我調任廣州第七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很巧這時胡思益是總工程師。都是從事戰術電臺工作的同行,命運讓我們又走到一起共事了。在志愿軍司令部也了解了當地環境和風土人情,學習了朝鮮簡單的會話,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之后,就被派到朝鮮前線各地維修電臺。

      10月16日上午8:00我們離開志愿軍司令部,分成幾個小組分赴不同部隊的駐地。我與胡金輪一個小組有志愿軍戰士陪同,走了一整天山路,疲乏極了,天色漸晚,我們得尋找落腳歇息處所。當時朝鮮男人都參軍了,老鄉家里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好不容易在山溝溝里找到一戶茅草房,進去一看家里非常簡陋,只有一位30多歲的女人坐在鋪地的席子上,我們說明借宿一晚的來意,她就招待我們喝水,只能席地而坐,陪同的戰士送給她一點隨身帶的干糧,與她邊談邊吃。這時我發現有幾張報紙,順手拿過來一看,就是前幾天的,我很驚訝,這么偏僻的鄉村,居然有會看報的農婦,她說丈夫在當兵,每天要看報了解前線的情況。那個年代在我的攸縣老家農民沒幾個能識字的,農村婦女就都是文盲,方圓幾十里的藻田鄉連我一起只有兩個中學生,全國文盲率竟高達80%,心想朝鮮怎么這么快就掃除了文盲的。吃完干糧,我們就躺在席上和衣而睡。第二天一早告別她繼續趕路。

      10月17日下午2:00抵20兵團,派了八個通信兵跟我們一起找到一個方圓幾里沒有人煙的山區,在平緩的山坡砍除樹木,開辟小塊地,搭建兩個棚子,一個棚子搭個通鋪墊上稻草睡覺,另一個用樹枝釘在地上,上面加些板子當工作臺,用發電機自己發電。

      8.png

       

      前排左李進良、中胡金輪

       9.png

      前排左2李進良,其他為戰友

       

      維修站開張了

      這樣我們簡陋的維修站就開張了,讓20兵團各師依次將所有各種電臺送到維修站檢測修理,這個師全部檢測修理完了,就領回使用。接著就是另一師送來檢測維修,送來的多是15瓦102短波電臺、71型2瓦短波電臺、702超再生步談機,還有小量E27、E29、101電臺。我們在胡總的指導下一開始就制定了科學的檢測維修程序:

      分類登記→清洗→檢測→維修→驗收。

      并進行了嚴格的分工,前二項由來的通信戰士負責。檢測維修由胡總和我分工承擔,胡總主要承擔2瓦機,我承擔102、702機,我們就是靠信號發生器、萬用表、頻率計、功率計來檢測,發射機檢查頻率和功率,接收機檢查頻率、靈敏度和音頻功率,要把每部電臺的性能都調到最佳。驗收由老報務員憑經驗實際使用。

      10.png

      702超再生步談機

      11.jpg

      71型2瓦短波電臺(英雄兒女王成背的就是這種電臺)

      12.png

      八一型(102E)15瓦收發報話機

      那時候我養成了個習慣,每檢測修理一部電臺都做好記錄:什么毛病,哪一個器件壞的,怎么修好的,都一一記錄下來。總計修了一千多部各種各樣的電臺,最多的是步談機,其次是71型2瓦短波電臺,第三是八一型(102E)15瓦收發報話機及其前身101、E29、E27,此外,還有零零星星的BC1000等美軍電臺。修的多了,逐漸積累,經驗就豐富了。我總結維修的步驟:“由外到內,由后向前,劃分區域,按線尋找。” 由外到內就是一部有故障的電臺首先檢查電源、天線、話筒耳機等外部附件及插頭、插座接口等有無毛病,排除之后,再檢查電臺本身。由后向前,對發射機就是檢查末級功放,再一級級往前級檢查一直到主振;對接收機首先檢查末級音頻功放,再中放、變頻、高放。劃分區域,按線尋找就是依據前面檢查判定故障出自哪里,就在這個范圍,按線路圖逐一測定其電壓,判定是哪個電阻、電容或器件壞了。這樣有條不紊地一步一步檢測,很快就能找到故障所在。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可能一天都修不好一部。很多故障都有相似性,一看是同樣毛病,立刻就能確定是哪個元器件壞了。但也碰到一些怪毛病,總也修不好,我就與胡總一起來分析,最終是可以修好的。總有個別電臺,毛病找到了,卻沒有更換的器件,我們就挑出很多毛病不能修理的最壞機器留下來,拆上面的元器件做維修件來更換,實在找不到更換的器件,就只好在機內留下維修意見,等待器件。

      當時雖然艱苦,卻卓有成效,經過全面檢修的電臺回到原來部隊使用,都說通信距離遠了,信號穩定,報音清脆,好用多了。

      戰友,你們在哪里?

      來的通信戰士,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雖不懂電臺原理,只會發電報、搖馬達、架天線,但多讀過中學參軍有些文化,接受新事物比較快,可以幫忙當下手。胡總和我就給他們上無線電課,對照每種電臺實物講解電路,傳授我總結的維修步驟,他們都聚精會神地學習,能夠較快掌握要領。我尋思在部隊不可能有儀器去檢修,怎么辦?在修的過程,我累積經驗多了,逐步找到了一些只用萬用表的簡易檢修方法,先用萬用表測量一部正常機器各級管子的各腳電壓,記錄下來,再測有故障機器的各級電壓,與之對比就很容易找到哪一級出了毛病。更簡易的方法是用螺絲刀觸碰末級音頻功放的柵極,就會聽到喇叭發出很大的嘟嘟聲,再依次往前觸碰中放、高放,到哪一極沒有聲音了,故障就在這一級,往往是耦合電容或旁路電容壞了,只要一更換,立馬修好。這時就給當下手的戰士們演示。有戰士看了感嘆:電臺在前線出了毛病之后,我們干瞪眼,只能派戰士拿到后方修理,當時美軍知道志愿軍必須通過的交通要道,大炮就不停地轟炸封鎖關口,往往戰士不是戰死在前線,而是拿電臺過關口時傷亡的。如果那時常見的故障我們會就地處置,不需要拿去維修,不就減少了傷亡嗎!在我們的演示指導下,他們都興高采烈積極學著找毛病修理,這樣既加快了我們檢修的進度,也很快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水平,以后發現小故障,就可以自行排除了。軍工產品,質量第一,這事給了我一個生動深刻的教育。

      他們多是比我小的同輩人,有說有笑,親如手足,也常給我倆講述親身戰斗的故事,戰士呂居仁是步談機話務員,起初運動戰階段戰斗打響,手捧著磚頭大的步談機,利用原裝的鞭狀天線,在山頂向開闊地帶可以通好幾公里,向連長匯報、與友鄰部隊溝通都很順暢。后來陣地戰階段爭奪制高點的美軍作戰戰術是先一輪飛機來地毯式地轟炸,接著就是一排排炮彈掃平山頂防御工事,逼的我們無法在地面活動,只得挖坑道,躲飛機大炮,一進坑道,靠原配的鞭狀天線根本就通不了,這就苦了我了,只好乘戰斗間隙,冒著生命危險爬出坑道口,還沒等調好聯絡上,一排炮彈又飛過來了,不得不又退回坑道內,戰士可以在坑道內睡大覺,養精蓄銳,靜待戰機。我是負責信息聯絡的,急得團團轉。后來不知哪位發明一個高招,把有線電話用的被覆線剪5-6米一段接到天線口,把線甩到坑道口外,竟能重新聯絡上,高招傳來這下可把我樂壞了,蹲在坑道內幾天幾夜啃干糧也不怕了。我們就可以耐心等待美國飛機大炮輪番轟炸,把山頂夷為平地之后,美國步兵就想沖上來搶占制高點時,沒想到我們會利用步談機把各坑道埋伏的以逸待勞的勇士呼叫一起沖出坑道,把爬到山腰的美國兵打的屁滾尿流,滾下山去。從此每到一處制高點新挖的坑道,我就要用長長短短的被覆線試驗,直到試通為止。以前我們話務員行軍除了槍支彈藥干糧水壺,還要背一部步談機,幾塊電池,現在又多了一捆被覆線,緊急關頭,別的都可以丟棄,保護這3樣就像是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聽了呂居仁繪聲繪色的說書,我對這一就地取材的高招欣佩志愿軍的創造性,啟發我思考武器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雖然我們武器裝備與美國差得很大,但憑中國人的勇氣與智慧還是可以想出各種辦法克服了困難,取得了勝利。后來回國向通信兵部匯報時,才知道這個高招是通信兵部陳太一總工程師提出的,陳總解釋:在坑道內原來鞭狀天線發出的電波被坑道衰減,就不能溝通;改用被覆線做天線把線甩到坑道口外,發射地波就可以接收了。這項看起來小小的發明,就地取材,解決了當時抗美援朝的難題,啟發我們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活學活用自己的知識為人民服務,解決實際的問題,不應不著邊際,高談闊論,成為銀樣蠟槍頭的憤青。陳總后來是我國工程院院士,在中國科技術語中分工負責通信術語,他推薦我參與移動通信的術語,在他的鼓勵支持下,我編輯出版了《移動通信詞典》,此是后話。

      我們這個維修站的工作生活是緊張有序的,每天7點起床,7點半早飯,8點開始工作,上午忙到12點吃午飯,休息半小時,下午1點-5點工作,5點半晚飯,晚上7-9點繼續工作,10點熄燈集體睡覺。有一位戰士負責伙食,很少新鮮蔬菜,多是罐頭食品,記得過年時朝鮮人民送來小蘋果,盡管個小,吃得津津有味。星期日包頓餃子吃算是打牙祭改善生活,我是湖南人從來沒吃過餃子,戰友們見我只吃幾個,了解我這個人吃不慣,以后星期六就給我留碗飯,我感受了戰友的關愛之情。朝鮮的冬天是很冷的,寒風凌冽,為了干干凈凈過年,戰士們弄來一個大汽油桶,在中午太陽下露天架起來用撿來的樹枝,燒了一桶水,我們輪流跳進桶里,洗了一個舒舒服服的澡。還記得有次祖國人民來慰問,曾接我們去軍部駐地歡天喜地看了場演出。維修任務完成后從軍部來的參謀帶來照相機給我們10人拍了二張合影,留下了珍貴的記憶。臨別時戰友鐵字信箱97號一連三排張士英、劉德芝,未留部隊番號的張圣紅、周華春各送了張單人照,還有呂居仁送了他們在坑道口的合影,吳一荃與朝鮮兒童的合影,及騎三人摩托執行通信任務的照片,他們幾人在相片背面的留言,字跡都很流暢飄逸,說明60多年前參軍成為通信兵的都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今天看了他們的身影與筆跡,還能回憶起那段難忘歲月的歡快場景,撫今追昔,懷念曾經朝夕相處的通信兵戰士,不知這些戰友現在何方?還能想起我這位大哥嗎?

      13.png

      14.png

      戰友呂居仁在坑道口

      15.png

      戰友吳一荃與朝鮮兒童

      16.png

      戰友摩托執行通信任務

      胡總這本日記與我逐日記錄檢修細節不同,而是按照當時對班長要求匯總各種電臺的檢修結果記錄的,開始是美軍電臺BC1000的修理經驗。接下來是以報為主的15W報話機,該機配備師團,其中有E29、102等不同型號。再下為以話為主的2W機,該機配備營團、師與觀察所,英雄兒女王成背的就是這種電臺。再下為2號步談機做了比較詳細的總結,優點:距離較說明書大,在山頂上最大距離,達10公里,在坑道內本身天線失效,改拉5-6米被覆線,地形好有時通一陣、不通一陣,受地形影響很嚴重,解決辦法用轉發臺。缺點:管子容易燒。特別是對如何減少噪聲做了技術分析。

      日記還簡介了我們沒有維修過的1號步談機,此機型是參照二戰美軍使用的機型開發的,原打算配備連排,因要做成可以手持的步談機,體積要小,重量要輕,技術難度很大,生產較晚,加上塑料收發轉換開關易折斷或全部破裂,沒有大量使用,在抗美援朝的電影中曾出現過。

      17.png

      701A型步談機

      最后91型150W短波電臺也有簡短的描述,該機配備軍,師對上的連絡2W機不能勝任時也用91型。配備有專人維護,這是國產機中最好的最新的機器,在祖國剛剛大規模經濟建設中,就能生產這么好的機器,獲得志愿軍高層的好評。

      18.png

      91-戊型發射機

      日記中還有11月-12月黨支部評功的安排要求。當時營以下以步談機為主,步談機話務員保護機器比保護自己生命更重視,立功的占三分之二。日記詳細記錄了英雄話務員楊國興在190.8高地坑道中堅持戰斗5晝夜,只能吃幾塊小餅干,水也喝完了,天線被炸斷20多次都由他修好,始終保持通話,敵人用火焰噴射器進攻坑道,他與49中隊取得聯絡,要求我炮兵炮轟坑道口,挫敗了敵方進攻的英雄事跡。

      我們的檢修任務完成之后,1954年2月上旬胡總和我告別了朝夕與共的8位戰友回到志愿軍司令部。其它各地維修小組也先后到志司集中休整,大概是下旬胡總帶著我們5班一起回到安東,拿上留下的行李,回到北京通信兵部匯報,受到表揚。再到十局匯報,之后其他人都回久別的家了,那時只有我是單身留在局里,整理匯總每個人寫的總結,記得小楷密密麻麻有近20頁,我與十局的文書小汪,用石板印刷法復印了十幾份,分送給局、廠等單位供改進通信器材用,我月底才回到712廠的設計科,科里組織了報告會,我就投身到如何改進溫升頻移的攻關去了。

      光陰似箭,轉瞬66年,抗美援朝已經成為久遠的被湮滅往事,和平日記的發現,促使回憶起了我們在朝鮮戰場修電臺的一幕幕經歷,猶歷歷在目,通過那次檢修行動,一是志愿軍的通信器材質量普遍獲得提高,二是工廠調查了解了國產電臺的問題,明確了改進的方向,三是提高了科技人員為軍隊戰士服務的思想覺悟,堅定了自主創新的決心。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迎來了新中國70周年華誕。一路走來,從人背馬馱的電臺到人手一部掌上明珠的手機,從高呼“向我開炮”的壯烈犧牲到安享視頻聊天的樂趣,中國通信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回首過往,我們這輩人無怨無悔,70年披荊斬棘,風雨兼程,沒有虛度年華,期望我們的故事可以激勵后人在自主創新、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上奮勇前進!

       

      校友簡介

       

      1557109982881225.jpg

      李進良,出生于1929年,1947年就讀于廣益中學高32班,1949年考入清華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移動通信領域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七研究所總工程師、信息產業部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現任第七研究所《移動通信》雜志主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通信學會會士。

      ? 国产偷录视频叫床高潮_国产无码在线一区二区_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喷水_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2. <bdo id="zxftm"></bdo>

    3. <u id="zxftm"></u>

      1. 尤物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视频 | 伊香蕉大综综综合久久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抢 | 亚洲日韩精品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