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0日電(記者 王琦)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圍繞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同時這也是新世紀以來國辦出臺的第一個關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
今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
據了解,《指導意見》中分別對加強和改進考試、命題與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規范學業水平考試。為保障高中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對合格性考試的內容、時間安排和高一年級參加考試的科目數量等提出了規范性要求,特別強調省級統一組織實施的合格性考試應安排在學期末,高一年級學生參加合格性考試的科目原則上不超過4科。根據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強化了對實驗操作和體育與健康等科目合格性考試的組織要求。另外,高校招生錄取所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實行選擇性考試,考試內容為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由省級統一組織實施。
二是深化考試命題改革。明確提出在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和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促進教考有效銜接。同時,還從優化考試內容、創新試題形式、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和加強命題能力建設等方面對改進命題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三是穩步推進高校招生改革。強調要加強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招生錄取工作科學化專業化水平。高等學校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基本需要,結合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學生選考情況,不斷完善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并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此外,《指導意見》還就如何構建規范有序、科學高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以及強化班級管理和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湘ICP電子備案050145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