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就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
“這是新世紀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第一個關于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6月20日,在教育部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這次改革的總體思路十分明確,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著力深化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
全面育人,突出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
“此次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呂玉剛表示,結合普通高中教育實際,突出育人關鍵環節,此次改革細化了6個具體目標:一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二是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三是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基本完善;四是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師資和辦學條件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改革任務上,呂玉剛介紹,《指導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結合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實際,適應深化新課程改革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進行了整體設計,主要包括構建全面培養體系、優化課程實施、創新教學組織管理、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完善考試和招生制度、強化師資和條件保障等6個方面的改革任務。
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高中課程方案修訂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強調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準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修訂工作已經基本結束,2017年底正式印發了修訂后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20個課程標準。目前,普通高中政治、語文、歷史教材編寫審查工作基本結束,其他十幾個學科修訂后的教材已經發布目錄。
申繼亮表示,這一次普通高中課程教材的修訂,不僅對內容進行了更新調整,同時對課程的結構也進行了優化,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和高考綜合改革的需要,增加課程的可選擇性,增強課程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樹人的要求充分落實到課程教材當中并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
據了解,為配合高中課程修訂,2017年教育部還專門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這是一門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必修課。在高中課程里,綜合實踐活動學分是14學分,畢業學分要求是144分,占了差不多1/10。在所有科目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占分最高。
申繼亮表示,育人模式改革不僅僅是簡單地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更主要的還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機制和途徑。所以,這次新課程修訂以后,特別強調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來推動整個育人模式的改革。
破解“唯分數論”“唯升學論”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8.8%,比2012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5.2%,比2012年提高了6.8個百分點。
“普通高中教育的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逐步提升,已經進入到以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為重點的發展新階段。”呂玉剛表示,“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普通高中教育還存在著素質教育實施不全面、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唯分數唯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等突出問題,亟須通過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以破解和應對。”
與此同時,普通高中教育正處于普及攻堅、課程改革、高考綜合改革3項重大改革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呂玉剛介紹,普及攻堅提出要進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實現有質量的普及;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提出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高考綜合改革提出要探索“兩依據、一參考”的錄取模式,對普通高中學生選課走班、教學組織、綜合素質評價等提出了新要求。
“這些新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著力破解當前面臨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確保各項改革能夠有效銜接、協同推進。”呂玉剛表示,此次改革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正確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從育人體系、課程教學、學生指導、考試招生和條件保障等育人關鍵環節著手,健全機制、完善政策、明確要求,堅持統籌協調,注重各項改革的銜接,旨在形成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育人合力。
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看來,《指導意見》明確了當前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發展趨勢,凸顯了黨和國家的人才培養要求,必將促進高中教育進一步克服“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等不良導向,實現3個轉變,即從“應試”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模式轉變;從以“升學”為目標向“升學與生涯輔導相結合”目標轉變;從高中教育“分層發展”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方向轉變。
保障同步,全面推進
此次改革不僅在教育教學方面有明確要求,而且對如何保障改革措施落地,解決高中學校發展中面臨的困難,也一并開出了“藥方”。
呂玉剛表示,當前,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對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條件保障建設?!吨笇б庖姟分饕獜膸熧Y、校舍和經費投入等方面推動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以經費投入機制為例,《指導意見》主要從機制、標準、渠道3個方面提出了要求,如針對目前個別省份尚未出臺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一些省份標準過低,以及實施選課走班和綜合素質評價后學校運轉與管理成本提高等問題,要求各省要科學核定普通高中培養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應于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個別確有困難的地區可延至2022年前。
在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看來,《指導意見》是新時代普通高中教育加快邁向現代化的動員令、規劃圖、任務書,這是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上的一次新定位,改革方略、實施舉措上的一次新突破,保障同步、全面推進上的一次新出發,高中學校要有緊迫感、責任感,不等不靠,積極主動;也期盼各級政府部門盡職盡責,保障到位、監管到位、服務到位。
呂玉剛表示,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指導、多部門協同推進。為保障改革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指導意見》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明確部門分工、強化考核督導和營造良好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并特別強調國家要制定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質量監測辦法,引導各地樹立正確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完善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激勵辦法,促進普通高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本報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萬玉鳳)
湘ICP電子備案050145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