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掌上長沙】汶川地震十年:在湖南讀書的災區孩子如今怎樣了

十年前在師大附中求學的周風建(右一)。

十年后,周風建已經成為一名特警,參與過九寨溝地震救災。受訪者供圖

已經步入職場的陳瑩穎目前在從事裝修和旅游工作。

湖南師大附中0813班學生易義夢,在當了兩年老師后,現在在理縣教育局工作。

湖南師大附中0813班廖紅玲目前是一名公務員。

湖南師大附中0814班的吳鑫已經成為汶川縣人民醫院手術室的一名護士。

湖南師大附中0814班楊宇茸目前是一名人民教師。

湖南師大附中0814班吳昭琪成為一名公務員。
編者按
十年前的今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無情地剝奪了數萬同胞的生命。位于四川阿壩州的理縣也是災區之一,許多學校因校舍受損嚴重被迫停止辦學。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受災學生來到了湖南過渡上學。現在他們過得怎么樣?記者做了跟進報道,以此見證勇毅前行的力量。
通訊員 伏炎安 莫暉
2008年5月12日,恐懼向他襲來。“教室外突然傳來爆炸聲響,天昏地暗;教學樓在搖晃,墻面裂開,教室里桌椅早已七零八落地倒在地上。不知逃往何處,我害怕地站在原地,捂著耳朵、瞇著眼睛,等待著死亡!”當年,還只是個初三年級學生的周風建說,那一刻,他聞到了死亡的味道。千鈞一發之際,地震或許有了憐憫之心,他和同學們這才有幸逃過一劫。
周風建所在的學校位于四川理縣,由于校舍受損嚴重,2008年9月,包括他在內的89名學生從災區轉移到了湖南師大附中上學。十年過去了,這89名學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有的成為參與九寨溝地震救災的特警,有的成為銀行職員,有的成為基層公務員,有的成電商老板,有的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人民教師……回憶起在湖南師大附中的求學經歷,昨日,他們在“08湖南師大附中”微信群里聊得最多的是學校和老師對他們親人般的愛。
老師一句話影響了他十年
“周風建這個孩子,皮膚黝黑,最大的特征就是特別健壯。”翻開十年前周風建在湖南師大附中求學時拍攝的照片,他當年的班主任周曼笑著說,現在大不一樣了。
周風建的確大不一樣了,從當初那個羞澀的少年,變成了一名參與九寨溝地震救災的、反恐維穩的特警。“如果不是因為周老師,我可能早已輟學打工了。”原來,在長沙求學時,他的父親因意外去世了。家人為了不影響他學習,將消息藏得嚴嚴實實的,直到放寒假回家才知道。與死神擦肩沒多久,心理創傷還未撫平,接著又痛失至親,這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都難以接受,更別提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回到家里,他向周曼發去了一條信息,“周老師,寒假后我不想讀書了。”
這急壞了周曼,仔細詢問后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你要去哪呀?你要勇敢去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當時周曼的這句話被周風建寫入了日記,十年里一直激勵著的他。回到學校后,周曼和其他學科老師不斷的鼓勵,讓他重拾生活的信心,從此發奮學習。一次物理考試,他還考到了班上第一名。
“湖南師大附中濃厚的學習氛圍感染了我們,讓我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為后來考上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周風建說。
原本計劃在長沙學習兩年的孩子們,因原來的校舍已經重建完工,他們需要提前一年返回理縣。當送孩子們去長沙火車站時,周曼忍不住哭了,而準備進站的孩子有的跑過來與她相擁而泣。“最不放心是他們的學習,如果再給我們一年的時間,我們有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當得知孩子都發展的不錯時,周曼說,十年前送別時那刻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她是“校長爸爸”最牽掛的孩子
昨日,接到“校長爸爸”謝永紅的電話,陳瑩穎興奮不已。她連忙詢問“謝媽媽和弟弟、謝爺爺和謝奶奶是否好?”“他們都好。”謝永紅接過話。“我今年暑假來看你們。”陳瑩穎說。
提起“女兒”,謝永紅打開了話匣子,畢竟子女永遠是父母心中最柔軟的一部分。10年前,陳瑩穎和周風建一樣,從理縣來到湖南師大附中上學。為了歡迎這些首次來長沙的孩子,學校還專門組織學校的工作人員去迎接,并發動老師對這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認領與幫扶。就這樣,陳瑩穎成了謝永紅的“孩子”。
每到周末,謝永紅總會囑托家人燒幾個拿手好菜,邀請陳瑩穎上家里吃飯。考慮到陳瑩穎家里條件不好,細心的謝永紅和家人會時不時給她添置生活和學習用品。漸漸地,這里成了她在湖南的家。
陳瑩穎回四川后,她的父親因癌癥不幸離世。對于她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來說,就更艱難了。“她媽媽是一個單位的普通職員,收入不高,她的學習和生活也要開支”,想到這些,謝永紅根本放不下。只要去四川出差,他都會抽時間、找機會看望“女兒”,給她送去生活費。為了幫助她順利參加高考,還聯系了災區學生救助金。高考成績出來后,“女兒”遺憾落榜,希望復讀,謝永紅二話不說表示支持,因為他像天下所有的家長一樣,無不盼著孩子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考慮到孩子的文化基礎薄弱,他還特意委托湖南師大附中四川校友會的校友請人給她輔導。遺憾的是,高考再次發揮不理想。
“謝爸爸對我和家人都特別好,覺得特別對不起他。”接受記者采訪時,陳瑩穎每年都會與“謝爸爸”聯系。雖然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如今已走上職場,還收獲了甜蜜愛情。謝永紅說,他這位“爸爸”總算可以寬些心了。
“湖南師大附中作為一所百年品牌老校,繼承著優良的革命傳統,以‘公、勤、仁、勇’為校訓,一直倡導公者無私,天下為公;仁者無憂,仁愛為本。這實際上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華傳承美德有相交相融合的部分。因此,當我們的同胞遭遇災難時,大愛無疆的價值觀化作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內驅力,使幫助災區孩子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希望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敬畏自然,珍愛生命,懂得感恩。”謝永紅說。
相關鏈接
陳瑩穎:雖說十年前我和我的家鄉都遭遇了災難,但是我們也是幸運的,因為這場災難,理縣和湖南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湖南的援建讓我的家鄉有了新的變化新的開始,而我也有幸進入了湖南師大附中學習。在那里的那一年,有一群可愛的老師,他們耐心、嚴厲,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他們也細心、親切、關心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還有一群青春朝氣的同學,陪伴我們共同成長。除了這些,我有幸遇到謝爸爸,這十年不管在不在他身邊,他都一直鞭策我、鼓勵我、關心我、祝福我,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他們是我的恩人,也是我很愛的人。
廖紅玲:湖南那一年對自己影響很大,那時候,為了不辜負幫助我們的人,我們學習很刻苦,后來就形成了習慣。回到家鄉后,學習條件雖然沒以前那么好了,但是保持了努力的習慣。見了優秀的人才知道,原來學習好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原文鏈接:https://www.icswb.com/h/100104/20180512/538358_m.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