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人民教師的楷模 ——懷念黎贊唐老師
全國勞動模范、中學教育界名流黎贊唐老師,從1913年到1960年退休止,在湖南師院(今師大)附中及其前身廣益中學任教教學達45年之久。1955年起,我有幸與他同校工作,且于1956年10月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同事加同志,情誼較深,即使在他退休后,也常有交往。1989年我負責設計制作的學校第一個校史陳列館,展出了黎老師的事跡:1991年我應《長沙教育志》編纂委員會征稿,撰寫了《黎贊唐傳略》,并被縮寫收入是志的“人物傳略”欄目,為所列長沙地區從1840年以來150年間的77位教育名人之一。1999年我負責編輯的《我與母校》一書中,有好幾位老校友在回憶文章里不約而同地寫到了他。總之,我對黎老師很敬佩,也有所了解。在他老人家誕生120周年前夕,特撰本文以示懷念。
黎贊唐,男,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1904年入前清湖南高等學堂(原岳麓書院,今湖南大學),攻讀理科,1911年畢業。他早年受維新思想和歐美先進科學的影響,向往民主與科學。1909年加入同盟會。從1913年起,應聘擔任湖南私立廣益中學兼任、專任(1941年起)教學教員,并先后在船山中學、大麓中學、兌澤中學、省立女子二中等多所學校兼課。到1960年70高齡退休止。黎老師于1970年9月16日病逝,享年81歲。
黎贊唐老師一生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社會,在舊社會度過了60年,他堅守“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條,出污泥而不染,是一個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正直的知識分子。在新社會生活了21年,他忠于黨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為黨為國,是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教學有方,誨人不倦,在數學教學上造詣高深,與汪澹華、陳鹿平、楊少巖等省會長沙市中學教育界著名的數學教師齊名。1956年國家第一次工資改革中,他是全市中學教師中僅有的兩名一級教師(當是是教師中級別最高的)之一。建國后,他積極靠攏組織,追求進步,1956年以67歲的高齡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文件,積極參加組織生活,按時交納黨費,模范帶頭,教書育人,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學校領導考慮到他年過古稀,擬照顧減輕其教學工作量。他說:“在舊社會,我們這些教書匠糊里糊涂,不知為什么教書;現在成了人民教師,黨和國家把我們當成‘人類靈魂工程師’,社會地位提高了,肩上的擔子重一點算什么呢!”堅決不肯,表現出了當主人翁的氣概和老當益壯的精神。他退休后,主動搬到女兒季芳家里居住,把自己的私房、庭院全部無償地獻給國家。在病危時,他立下遺囑,告誡子女將他的遺體火化,喪事從簡,不驚動在外地的子女兒孫和他工作過一輩子的師院附中的師生,以免因他的去世而影響別人的工作。終其一生,黎老師總是要求自己盡可能多地奉獻,卻從不向單位和社會索取,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充分表明他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黎老師對待學生如同子女,不管學生的成績如何,表現怎樣,都一視同仁,既不偏愛優生,更不歧視差生。他在課堂上處處為學生著想,每講解完一個問題后,總要反復向全班學生詢問:“聽懂了嗎?我還有什么地方有講清楚呢?”并有重點地問個別成績較差的學生:“你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嗎?不懂就問呀!不要緊的。”直到全班學生喜形于色,露出心領神會的,他才放心講解下一個問題。有時個別學生偶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點小動作時,他便緩步走到這個學生課桌前,俯下身去,拍拍學生的肩膀,耐心地說:“何解不聽啰?我沒有講好,是嗎?”那種十分關鍵而又親切感人的神態,常常使得個別學生慚愧不已,立即改正自己的缺點。同時,也使全班學生更加聚精會神地聽課。他在課堂上從不斥責學生,即使在講評作業的錯誤,或提問學生不能回答時,也總是慈祥地說:“可能是我交代不清楚,未能使你們每個人都懂得。”并耐心細致地再一次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清楚。總之,他事事處處體現出對學生負責和熱愛學生的精神。
黎贊唐老師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近半個世紀,代數、三解、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課程門門都能教,門門都教得好,才藝精湛,經驗豐富。解放前和上世紀50年代,學校都總結推廣過他的教學經驗,經他培養和受他的影響而成長起來的數學教師數以百計。1956年,他寫了《我是如何教懂學生的》一文,學校百年史館分四條、用16句話介紹了他的教學經驗。現略加詮釋如后:
(一)鉆研教材:“六讀”教材遍遍新,理順編排窮原因。創例設疑求新意,重、難關鍵不放松。
贊唐老師在自己的經驗總結中說:“要鉆研教材,挖掘和明確其思想性和科學性。”他大學理科畢業,在舊社會教過中學數學36年,正如他自己所言,“舊教材不論哪一頁的內容我都能背得出,新教材對于我來說,也沒有什么難于理解的地方,但我在備課上從來不敢放松。”他歸納了備課的“六讀法”,即備課要讀六遍教材,每讀一遍都有其特殊目的,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獲。他注重理解教材的編排,考慮它何以必須如此編排,從而領會其科學的系統性。他注重理解基本概念,認識它的內涵和外延,并創例設疑,考慮如何解決學生在理解它時的困難和可能發生的混淆問題。他注重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并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吸收、消化。他經常備課至深夜,務求自己對教材融會貫通,透徹理解,幾十年如一日。
(二)講求教法:聯系實際講課程,條理清晰思路明。啟發思維求發展,言簡意賅教態親。
贊唐老師在自己的經驗總結中說:“要從學生出發,進行一切教學活動。”他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很講求教學方法。他很注意在課堂教學中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生產、生活實際,指導學生認識每一項教學內容的教學目的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他經常從學生的周圍環境入手,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運用于實際。如講圓臺就了聯系煙窗所需磚塊的計算,講圓錐就聯系教室里燈罩所需材料的計算,講菱臺就聯系走廊上果皮箱及操場上所堆石子(并說明為什么要堆成菱形)的計算,講排列組合就聯系班上選出班委的問題,等等,使學生懂得學好數學對國家建設和社會生活,都有重大意義,從而提高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他在講授新課中,總是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充分估計學生難于理解和接受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深入分析,明確交待,言簡意賅。許多老校友回憶說:“黎老師授課,從不照本宣科,對每個定義和每條定理,都要舉很多例題反復加以論證,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深入淺出,語言簡練,哪怕是極其復雜的問題也覺得易懂,而且記得牢,運用起來也得心應手。同學們都愛上他的劉要,數學成績都很好。”另一位校友回憶說:“黎老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認真負責,一絲不敬,嘔心瀝血,誨人不倦,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三)批改作業:習題先作分類型,難易適當搭配勻。要求圖美字工整,詳批細改勤講評。
贊唐老師積多年教學之經驗,認為“教材是幫助學生建立理論、獲得計算公式的經典(重要依據),習題是幫助學生掌握理論和運用公式的主要材料(重要手段),因此,要使學生牢固掌握教材,就必須充分重視習題”(見《我是如何教懂學生的》)。他堅持“新口嘗梨子”,給學生布置的習題,都自己先做一遍,他“做了很多的習題,將它們進行分類,哪些是復習性的,哪些是鞏固新課用的,哪些是帶有啟發性的。然后根據新課的難易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難易搭配,給以適當的各類習題”(同上注)。他有幾個練習本,有一次,課代表發練習本時,發現有一本的封面上沒有姓名,打開一看,逐題解答得清清楚楚,書寫十分工整,原來是黎老師的,大家敬佩不已。他在幾十年的教學中,練就了嫻熟的教藝,一些老校友反映,“黎老師的板書工整且有計劃,字跡均勻清晰,每節課剛好寫完整塊黑板,等到黑板寫滿,就知道要下課了。他畫圓可以不用圓規,畫坐標和角也可能不用直尺和三角板,信手畫出來的圓跟用圓規畫出來的一樣圓;橫坐標、縱坐標、橫平豎直:30°、45°、60°的角,都分毫不差。”而他卻認為“即使我隨便畫出來的都是正確的,也不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樣就失去了畫圖的指導性,如果學生也照我一樣隨手畫,將永遠得不出正確的圖形,對他們以后制圖和學習數學造成不良習慣。多畫圖、畫正確的圖可以加速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以培養學生制圖的技能和精細愛美的性格”(同上注)。因此,他很重視使用作圖工作。他批改作作業一直很仔細,很及時,從不馬虎和拖欠;對學生做錯了的也不是簡單地畫“×”號,而是具體指出錯在哪里,讓學生自己更正,有時還當面批改。在講評作業時,黎老師總是面向多數,肯定多,注意正面引導學生思考發生錯誤的原因和找到更正的思路。特別是學生出了差錯,從不責怪學生,總是把責任歸咎到自己交代不清上。
(四)勤于輔導:夜扶拐杖進校門,下班輔導幫學生。不厭其煩答疑問,七旬高齡感動人。
贊唐教師一貫要求自己把每一個學生都教懂,“讓只只螞蟻都抓上樹”,認為“包教不包懂”不是人民教師的態度。因此,他堅持每天晚自習時下班輔導。當時,不論是廣益或附中學習風氣都很好,下午七時上晚自習的鈴聲響過后,教室里便鴉雀無聲。幾乎每到七時半,黎老師便扶著拐杖輕輕地推開門,緩步走進教室,等待學生提問。學生們都很尊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有問題要問時便起立致敬,而黎老師總是招呼學生坐下來,自己輕輕地走近學生的座位,俯下身去給學生輕聲細語的解答,直到學生完全理解為止。他下班輔導從不間斷,不論是酷熱盛夏,還是凜冽寒冬都一樣。據一位老校友回憶:“有天夜晚,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黎老師家住北門外百善堂,離學校二三里路,全班同學都希望他不要來下班輔導。可是,到了七時半左右,黎老師披著滿身雪花出現在同學們面前。大家望著他老人家凍紅的面頰無不熱淚盈眶,這一幕感人的情景,令我們終身難忘。”
黎老師一輩子教過的學生不可勝數,為國家培養了無數合格的人才。對其親侄兒、國內外立名的黎氏三院士(即同胞兄弟黎鰲、黎介壽、黎磊石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成長出付出了不少心血。1937年夏,他的胞弟不幸病逝,弟媳的家庭經濟失去了來源。當時,大侄黎鰲雖已進入國立大學(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但二侄介壽及三侄磊石正待上中學,他便接納侄兒、侄女(比介壽大4歲)和弟媳住到自己家中,責無旁貸地挑起了胞弟留下的重擔,當年秋就讓兩個侄兒以同等學力進入廣益的初中。抗日戰爭時期他的薪俸只及戰前的1/5,全家10多口的生活十分艱難,他仍堅持連續撫養他們讀了5年中學。而且除了以自己敬業愛生的精神影響他們之外,還要求他們“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為國效力”。由于基礎較好,加上刻苦自學,1943年兩侄兒雙雙考取了國立中正醫學院(后來分別于1994年和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50多年后的1996年,黎鰲在寫給堂妹黎委芳老人的信中充滿感激的心情說:“我們三兄弟均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總是與五弟、六弟(即介壽、磊石)和兒孫們說,我們兄弟三人的成長,是與伯父的撫育與教養分不開的。”
黎贊唐老師畢業從事“為國育人”的教育事業,特別是解放后,他雖年事日高,仍以極高的熱情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勤勤懇懇地工作,且成績顯著,贏得了黨和人民的贊譽。1955年1月,他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中學、師范、小學和幼兒園優秀教師代表會議,1956年4月和5月,他先后出席了湖南省第二次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和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并受到毛主席及其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6年11月,又當選為中國教育工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他的一生是光榮的,他是人民教師的楷模!
(轉載湖南省文史研究室2009年第1期《文史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