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7-2018學年度網上督導評估報告》湖南師大附中落實與整改情況匯報
發布:教育督導室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6-05 人氣: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7-2018學年度網上督導評估報告》
湖南師大附中落實與整改情況匯報
我校于2019年初接到湖南省教育督導委員會下發的《湖南師大附中2017—2018學年度網上綜合督導評估報告》。本學期,學校專門召開行政會議,傳達了《報告》的基本內容,總結了學年度迎接省督導評估取得的成績與不足,分析、研究了專家指出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并形成《問題清單》,責成相關部門查實并整改各項問題,落實專家有關建議。
現將《報告》中所指出問題和意見建議的整改落實情況綜合匯報如下:
第一部分 2016-2017學年度問題整改情況
報告中指出,2016-2017學年度,學校因教育集團化發展派遣大批教職工前往集團校工作、師資有一定程度的“稀釋”的網評意見,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一、情況說明
1.學校合作辦學及人員派出情況。
2007年,為落實“名校辦民校”校區剝離的政策,學校自謀出路,通過與公司合作,對湖南廣益實驗中學實施股份制改造,開啟學校合作辦學先河。迄今,應各級政府、教育部門以及湖南師范大學邀請,分別以委托管理、合作管理等形式開展合作辦學,有外派教師的成員校共計9所。辦學合作方除湖南廣益實驗中學無政府背景外,其他成員校均為當地政府或教育局參與合作,地域涉及長沙市雨花區、岳麓區、望城區、高新區、湘江新區、長沙縣、耒陽市、海南省等地,形成了教育集團。
本學年,學校集團辦學派出編內教職工64人。除湖南廣益實驗中學派出25名、博才中學8名、梅溪湖中學13名管理骨干和教師外,其他成員校主要派出為1—5名管理骨干。
2.學校集團辦學目的與意義。
學校實行集團化辦學是為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方向,解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與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的有益探索。學校10余年來的合作辦學實踐證明,我校派出管理團隊和骨干教師負責集團成員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模式,因名校資源的示范輻射與引領效應,對推動教育均衡、促進優質教育共享、快速提升教育薄弱區域、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同時,集團化辦學也有利于拓寬學校教育視野,擴大教師和干部成長空間,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節約辦學成本,提高辦學效率。
二、整改措施
合作辦學外派骨干教師所致骨干力量有所減少的現象,已引起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為緩解這一現象,學校已采取了以下措施:
1.隨著集團成員校的發展壯大,學校正逐步縮減外派教職工數量。
如:湖南廣益實驗中學1997年由附中創辦、校園設立在附中校內,2007年貫徹落實省廳關于初高中剝離、民辦校與名校剝離政策,因此,原附中在廣益中學任教的部分教師隨之派出至新廣益中學任教,當年外派近60人,隨著自然減員,且學校未增加派出數量,故廣益中學外派教師逐年減少,至今不到當年的一半人數;附中梅溪湖中學下學年派出人數將減至5人(8名教師將回歸本部)。
2.學校已與辦學合作方達成新的外派人員共識。
在現有協議期內,自2018年開始,現有合作辦學外派教師數量只減不增;如續約或新簽合作辦學,原則上不派教師,僅派出管理人員,派出人員不超過3名。
3. 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加強了現有教師隊伍尤其是骨干教師的培養,學校中青年教師成長迅速。
2012年,學校選拔名師培養對象18人,現已成為學校的中堅骨干,他們分別擔任了校長助理、競賽教練、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等職;2017年,學校繼續選拔18位教師為第二批名師培養對象,目前學校正在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培養中,部分教師已初見成效,其中幾位在2018年被遴選為長沙市首批卓越教師。
目前,我校教師學歷、職稱、性別等隊伍結構基本均衡,年齡結構仍存在老化現象(平均年齡46歲)。學校通過校聘與公開招聘,每年引進中青年骨干力量補充教師隊伍,吸收新鮮血液,調整改善隊伍結構。
第二部分 2017-2018學年度“主要問題與不足”的整改落實
一、關于“硬件設施仍然存在缺口”。
【主要問題與不足】生均校園面積29.7平方米,未達30平方米標準。理化生實驗室15間,對照標準缺2間。年度內未新增體育器材。新增紙質圖書2000冊,電子圖書1000冊,未達年生均新增1冊標準。學生食堂餐位1120個,寄宿生1771人,未達一人一座。校園信息化設施設備陳舊老化,難以滿足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要求。
【情況說明】
?由于是百年老校,基本建設早已完成,校園已經完全成型和成熟,且校園周邊是湖南師大校區、師大附小校園或者民居,己經沒有擴展空間,生均校園面積不達標,已成為困擾我校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學校實驗室確有不足。
ƒ年度內學校修建了新田徑場,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活動場地,同時也新增了大量的體育基礎設施和器材。
④2017-2018學年度圖書館購紙質書應該為3011冊,計117326.30元。
⑤學校食堂建設時間較早,目前共有三個食堂,餐位1604個,報告中指出我校餐位1120個,原因是學生三食堂餐位未統計在內。
⑥2017年10月,學校投資480萬元,更新了教室多媒體設備、教師辦公電腦,并實現了學校辦公區域網線網絡覆蓋。目前,學校信息化設備基本可以滿足教育教學需求。對沒有更新的網絡設備及其他信息化設備也已制定升級改造方案,準備實施。
【整改措施】學校決定,采取多種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①頂住壓力,克服困難,進一步控制辦學規模,尤其是要遵照長沙市教育局禁止招收“三限生”、借讀生等政策規定,全力解決困擾學校多年的非附中籍學生較多的問題,通過控制辦學規模來提升生均校園面積。2018屆高三畢業后,全校學生人數將成功控制在3500人以內,生均校園面積有望達標。
‚積極協調我校后勤、科技創新處等部門,進一步完善科學樓部分房間歸屬、用途,同時呼吁增加投入,努力增加實驗室,完善各類功能教室,適應新時期學校發展的需要。
③多方尋求支持與支援,開源節流,全力解決建設資金不足難題。
④加大圖書館現代化建設步伐與力度,加大紙質圖書購置資金投入。
⑤高三就餐時間與高一、高二錯開,完全可以達到一人一座。
二、關于“學校內部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學校治理體系與現代學校建設要求之間存在差距”。
【主要問題與不足】學校章程尚未修訂,“兩性四型”課程體系在新形勢下有待發展和完善,“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還沒有全面落地,綜合實踐活動尤其是研究性學習落實不夠。德育課程建設、全員育人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對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和附中學子特質培養缺乏深入研究。師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教育科研服務于師生成長的效能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學生生涯規劃和教師職業規劃還不夠完善,教師成就感、獲得感和師生幸福感有待進一步提升。
【情況說明】
?按照上級要求,學校于2015年10月啟動學校章程修訂工作,2016年1月25日,學校2016年寒假管理工作研討會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章程》(修訂討論稿)進行了專題研討,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并決定提交當年的教代會討論審議。后因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未作硬性要求而未提交討論審議。
‚學校關注到了新形勢對課程建設的新要求,于2017年10月成立了課程委員會,由謝永紅校長任委員會主任,力求在“兩性四型”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完善學校的課程建設,在2018年12月初步推出了湖南師大附中人本課程體系。
ƒ學校秉承一切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都是課程的大課程觀。目前德育課程有體育節、藝術節、社團節、科技節、軍營生活體驗、農村生活體驗、企業生活體驗、社區服務、志愿服務等“四大節、三體驗、兩服務”等德育課程,另有51個社團,德育課程建設較好地滿足了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及附中學子特質培養的需要。學校已制定了《湖南師大附中學生導師制實施細則》,為每個學生配備了成長導師并定期組織導師的培訓培養活動,確保導師制的有效開展。
④我校具有“科研興校、科研強教”的辦學傳統,是譽滿三湘的“教改先鋒”。學校堅持“求變就是求發展,創新就是創未來”,啟動了研究型高中建設工程,2018年度,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被確立為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全省中小學唯一),入選全國“改革開放40年‘學校教改探索案例40個’”榜單。師生各級各類科學研究成果比較豐碩,在《湖南師大附中2017-2018學年網絡綜合督導評估自評報告書》有比較詳細總結介紹。總體看,我校師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相對來是比較強的。當然,我們還要進一步增強師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是要進一步挖掘教育科研服務于師生成長的效能。
⑤學校已成立學生生涯發展指導中心,先后舉辦2期共生涯規劃師培訓,100余名學校教師得到專業的生涯規劃教育和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培養;自2016年起,學校分別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級舉辦“職場面對面”、“理想照進未來”、“親近專業”等大型生涯指導分享活動。
【整改措施】學校決定,采取多種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學校決定將《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章程》(修訂審議稿)提交2019年6月召開的第12屆教職工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討論審議,審議通過之后即發布實施。
‚學校將大力推進實施人本課程體系,通過課堂教學競賽、示范課、研討課等研究、實施“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并通過不定期的推門聽課來促進這一理念和模式的落實。
ƒ學校將進一步合理規劃德育課程,進一步發掘社會資源,搭建新的課程實施平臺,創造性地實施德育課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成長導師的專業培訓,加強對導師工作推進、落實的督查督導,并開展優秀導師評選活動,以確保最大限度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④改革《探索》版面結構,增加“集團之窗”“學生園地”兩個專欄,重點推出學生科創小成果、科學小論文和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以強化學生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啟動校級規劃課題研究,提高專任教師課題研究參與率。目前已經受理校級“十三五”規劃課題21項,加上11項在研的省市規劃課題或中國教育學會課題,全校共有32項在研課題,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超過90%;全力投入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建設。利用“示范性高中研究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基地”成功落戶的契機,多措并舉,強化科研,建設研究型教師隊伍和教育科研骨干團隊,挖掘教育科研服務于師生成長的效能;建設好“之謨教師研修院”。組織教師過一種“教、研、讀、培、賽一體化”的研究型職業生活;開展主題論文評比活動。首屆“研究·質量”主題論文評比活動已經結束,共收教研論文122篇,共有137名教職工參加活動,參與率達52%;強化教育科研激勵。完善教育科研激勵制度,設立研究型教師獎勵(譚曼教科研優秀個人獎)、教科研成果獎(含課題獎、論文獎、著作獎和精品課程獎)等教科研獎勵,開展專著出版資助、學歷進修援助、優秀資源包入庫激勵、《探索》展示等激勵活動。
⑤為應對新高考,學校將進一步對全體老師加強學生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培訓,家校配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展活動渠道,開展一系列與學生學習現狀、生活實際及未來發展緊密相關的生涯指導活動。
三、關于“辦學行為需進一步規范”。
【主要問題與不足】作息時間欠合理,晚上10:30熄燈,未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 兩操”落實不到位。招生行為欠規范,招生宣傳和編班違反省教育廳有關規定。國家必修課程開設不到位,通用技術、研究性學習、文科班理化生、理科班史地課程未按規定開足課時,相關學生不能完成必修學分。
【情況說明】
?學校作息時間充分考慮了文化課、選修課、研究性學習、體育鍛煉、新聞收視等因素,統一規定晚自習時間是19:00-22:00,22:15熄燈,高三年級和部分競賽培訓室適當延長到22:30分熄燈。
‚我校學生每天鍛煉時間為:課間操10:10-10:40,課外體鍛5:00-5:40,此外,高一至高三每周均開設2節體育課。2017-2018學年度,由于學校興建田徑場,運動用場地嚴重不足,確實影響到學生鍛煉時間。
ƒ學校的招生工作,按照省教育廳現代實驗學校的實施方案和長沙市教育局招生工作要求,每年按照招生計劃在長沙市招生(包括全省范圍內招收100名學生),沒有違規的招生宣傳。學校2017-2018學年度編班有少量班級超55人,不符合控制班額的規定。
④學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開足開齊各類必修課程,積極開發實施各類校本選修課程,通用技術課采取了分年級、分班級、分時段集中開設的方式,但是的確在總課表中未做標注的情況。在新高考的選科走班、文理分科等辦法未作具體明確之前,學校針對學考、文理分科、研究性學習等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不存在必修課時開設不到位的問題,能夠確保按規定開足課時,確保相關學生完成必修學分。
【整改措施】學校決定,采取多種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學校將進一步規范作息時間,確保學生科學作息。
‚2018年10月,學校田徑場建成,學生運動場地得到保證,體育鍛煉時間已達到甚至超過每天一小時。
ƒ學校2018級新生完全按相關規定編班。
④通用技術等課程在總課表中做標注,讓總課表呈現學校課程全貌。
四、關于“教學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主要問題與不足】一是高一年級就實行了文理分科。二是階段性考試命題欠科學。2018年上學期期中考試,多數學科及格率合格率低于85%,其中高二文科數學僅26.67%;高一文科數學45.71%、物理44.08%、化學27.53%。三是特長生升入二本以上大學的比例僅4.1%,未達5%的標準。四是教師隊伍結構欠合理,無研究性學習教師,信息技術師資不足。五是少數教師工作粗放。隨訪抽查發現,有的教師聽評課本無評課內容,有的教師作業批改責任心不強,學生作業明明有錯題和空白,但教師全都打A+。六是校級干部未達到“2/3以上兼課”的要求。
【情況說明】
?學校高一年級未實行文理分科,在高一結束進入高二時實行文理分科;
‚階段性考試的科學性問題確實存在且非常緊迫。
ƒ特長生升學的數據,應當不實,我校整體的一本上線率都達到了96.5%左右,特長生的升學途徑和質量都不會低于這一數據。
④教師隊伍結構欠合理的問題的確存在。無專職研究性學習教師,信息技術師資略顯不足。
⑤少數教師工作粗放的問題確實存在。教師聽評課本無評課內容、作業批改責任心不強時有發生。
⑥學校校級干部現有7人,其中一人被派遣至新疆工作,一人系師大派駐到我校的紀檢委員,均無法在校內兼課,但2人經常為學生、教師開設微課程;其余5人,有3人兼課。
【整改措施】學校決定,采取多種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新高考實施后,堅決按相關文件精神組織學生選課。
‚學校領導在全校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指出了階段性考試的科學性問題,教學處組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和年級組工作會議研究這一問題,通報了相關數據,明確了硬性的評價指標;
ƒ進一步加強對特長生的培養,確保特長生得到更好發展;對特長生的升學途徑和質量作進一步的跟蹤研究,掌握具體的數據材料,為今后的特長生培養提供幫助。
④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結構。加強對研究性學習教師的培養力度,引進信息技術教師。
⑤強化師德,強化責任心的培養,加強對教師行為規范培養和訓練,加強常規工作督導,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⑥努力搭建校級干部兼課平臺,在考慮校級干部工作性質的基礎上,力爭讓更多校領導兼課。
第三部分 2017-2018學年度評估意見與建議的的整改落實
一、關于“大力開展校園智能化建設”
【意見與建議】作為全省普高教育的排頭兵,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很多舊的設施設備已經滿足不了辦學需求。面對社會生產、生活智能化的大趨勢和教育內部新課程、新高考的大變局,學校要下決心盡快進行校園智能化建設。要認真學習外地、外校經驗,認真研究本校辦學實際需求,在充分利用現有設備設施的基礎上,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在網絡硬件建設、管理平臺建設、交流互動平臺建設、在線工作學習平臺建設、網絡學習資源建設等各個方面為全省做出樣板。
【整改措施】學校將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為師生提供各類健康、綠色的信息服務平臺,積極營造具有附中特色的信息文化氛圍,注重信息化的深層次、常態化應用,加大對全校師生的信息化培訓,不斷提升師生的信息應用能力;學校信息技術處正聯合第三方公司積極打造“湖南師大附中智慧學院”信息化平臺;在新高考背景下,“湖南師大附中智慧學院”已完成數字化辦公管理平臺、新高考教務管理、智能電子班牌、網絡學習平臺的前期建設工作。
二、關于“加強新高考研究”
【意見與建議】學校已經成立新高考改革實施方案起草小組,但大部分教師還在觀望等待。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對新課程、新高考的宣傳,組織管理干部、學科骨干分批到改革實驗區參觀考察,了解上海、浙江等地新高考實施情況及經驗教訓,尤其要關注新高考選課走班教學、生涯規劃教育、綜合素質評價、軟件硬件建設等重點內容。同時,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深入研究改革面臨的常規管理、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的難題,從實際出發尋找本校的破解辦法。
【整改措施】學校教師特別是高一年級教師已全體動員,加入到新高考的學習、研究當中。2018年7月,學校高一年級全體教師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國培計劃(2018)”——湖南省新高考教師培訓團隊高端研修項目(A120 湖南師大附中專項) ;9月,學校承辦“國培計劃(2018)”——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培訓者研修(S212),10月,承辦“省培計劃(2018)”——高中高中生物/歷史新高考改革專題研修班(S206/S208)。此外,學校學術委員會、教師委員會及部分行政管理干部、部分學科教研組分批組團,到上海、浙江等改革實驗區參觀考察,了解新新高考選課走班教學、生涯規劃教育、綜合素質評價、軟件硬件建設等情況。學校也將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深入研究改革面臨的常規管理、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的難題,從實際出發尋找本校的破解辦法。
三、關于“研究型高中建設”
【意見與建議】學校提出建設“研究型高中”的目標,制訂了相關方案。建議學校通過開發研究型課程、創設研究型課堂、培養研究型教師,形成以研究為主導的共同價值觀、以研究為特質的教育教學新常態和崇尚學術、勇于創新的良好風尚,以培育具有研究特質的學生。學校要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前期拓展型課程開發的基礎上,開發品質塑造類、創造創新類、研究方法類、技能操作類、特長培養類等凸顯研究特質的課程,開發多領域、跨學科的綜合校本課程和各類研學旅行課程,開發初中與高中之間、高中與大學之間有效銜接類課程,促進各類社團活動、社會實踐體驗活動課程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有機結合,逐步構建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為核心、分階段、階梯式的校本研究型課程體系,為全省示范高中做出榜樣。
【整改措施】目前,學校研究型高中建設各項舉措正穩步推進。2018年,申報了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資助課題《湖南師大附中研究型高中建設的實踐與研究》;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前期拓展型課程開發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研究特質的“湖南師大附中人本課程體系”已于2018年正式提出,內容涵蓋品質塑造類、創造創新類、研究方法類、技能操作類、特長培養類等多領域、跨學科的綜合校本課程、大學先修課程以及社團課程。今年,學校將進一步促進各類社團活動、社會實踐體驗活動課程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有機結合,逐步構建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為核心、分階段、階梯式的校本研究型課程體系,為全省示范高中做出榜樣。
經過學校教育督導室跟蹤督查,上述問題都已經得到整改落實。
湖南師大附中
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