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所在位置:
文章內容 / Article Content

附中數學講堂第四講: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導向下素養立意的高中數學教與學

發布:數學教研組 來源:數學教研組 日期:2020-12-17 人氣:

長沙的冬天有點冷,但凜冽的寒風阻擋不了附中數學人教研的熱情。12月16日下午,湖南師大附中數學講堂第四講在惟一樓多功能教室隆重開講。主講嘉賓是湖南省教科院數學研究室副主任黃仁壽老師。講座的主題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導向下素養立意的高中數學教與學》。活動由數學教研組副組長謝美麗老師主持,教研組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黃老師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數學教育、教研活動經驗,以2020年高考數學山東卷為例,從“數學高考的目標與功能”、“數學考查的立意與內容”、“命題的材料選取與創新”、“素養立意的數學教與學”四個方面對主題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地闡述。 

      關于數學高考的目標與功能,即“為什么考”的問題,他認為主要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這三個部分既突出重點,又有內在聯系,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高考數學通過創新試題設計,降低大量刷題、機械訓練的收益,進而倒逼改變目前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低層次重復訓練與高強度無效訓練”的現象。

      關于數學考查的立意與內容,即“考什么”的問題,黃老師認為,高考對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視是一貫不變的,綜合考查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的試題在數學素養立意方面有各自的側重點,體現了數學“三會”的核心價值,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對于命題的材料選取與創新,即“怎么考”的問題,他指出,高考在重視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考查的基礎上,以整合與綜合的復雜問題情境作為載體,注重學科知識、能力內部的整合及其綜合運用;高考數學命題重視應用性的問題情境,以貼近生活、社會、時代的生活實踐的材料為載體,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通過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考查學生在新穎的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動思考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的能力和水平,如多選題和結構不良題是2020年高考數學命題的成功實踐,也體現了高考從知識立意到素養立意的變革過程。  

在新高考評價體系下,面對素養立意的數學課堂教學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黃老師認為應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讓情感態度成為數學教學的加速度;二是優化情境和問題的設計及過程體驗;三是從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到融會貫通;四是對數學思維與表達的高標準要求;五是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向教學能力卓越。 

      老師們還注意到,黃老師全程站立講課,在沒喝一口水的條件下,始終保持思維清晰縝密、神態激情四射,語言鏗鏘有力。正是黃老師這種極富感染的學者魅力所形成的場域,把大家帶入了深深的數學教育沉思,你看,這些密密麻麻的筆記,是老師們滿滿收獲的見證。

        

      時間飛逝,幾個小時的精彩講座在老師們的意猶未盡中結束。隨后,謝美麗老師做總結發言,她指出:“聽黃老師一節課,勝讀十年書”,今天的講座內涵非常豐富,凝聚了黃老師多年來對中學數學教育教學潛心研究的智慧,希望全體老師好好消化吸收,踐行好新課程理念和精神。

(圖文撰稿:曹菲菲 陸穩   修改審核:謝美麗)